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梁卫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7月1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声浪逐水,语波传韵”实践队前往河南钧瓷博物馆参观学习,并为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方岗镇第一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次与“钧瓷文化”的对话。
▲图为实践队员于河南钧瓷博物馆合照
禹州作为钧瓷的发源地,自古就有“钧都”的美誉。河南钧瓷博物馆建于2008年,博物馆藏品以钧瓷为代表的陶瓷特色,涵盖青铜器、石器等,基本陈列“禹水钧天•釉彩千年”,系统展出禹州及钧窑各个时代的文物、标本及代表作品,全面阐释了禹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钧瓷文化内涵。
从“大禹之州”到“浴火千年”,从“御用官钧”到“成器之道”, 实践队员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见证了钧瓷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在古朴的钧瓷展品前驻足,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宋窑工坊。从古朴的钧瓷罐,到精美的钧瓷碗碟,一件件珍贵都藏品诉说着历史的声音,冰裂纹路里藏着窑火与泥土相拥的秘密,队员们直观感受着钧瓷独特的窑变之美与工艺魅力。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对钧瓷相关历史情境展开联想,想象着钧瓷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钧瓷展品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将所见所闻带回课堂,以生动的讲解为孩子们开启了“钧瓷文化”之旅。从钧瓷的产地河南禹州讲起,实践队员刘京冉为孩子们介绍了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历史传承,向孩子们讲解了钧瓷的起源、发展和传承,以及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让孩子们了解了钧瓷诞生的土壤 。随后,刘京冉还讲解了它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凭借独特窑变艺术闻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同时,实践队员也阐述钧瓷在现代的价值,它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非遗文化名片。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钧瓷文化
讲解过程中,团队借助多媒体展示钧瓷精美图片:古朴典雅的瓶器、色彩斑斓的釉面,让孩子们们直观感受到了钧瓷之美。孩子们被钧瓷的五彩斑斓、晶莹剔透所深深吸引,积极发问道“为什么钧瓷颜色这么多?”“古代钧瓷怎么制作呀?”从窑变原理到传统工艺, 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耐心解答,在一问一答中课堂上形成了浓厚的“钧瓷之风”,孩子们对钧瓷的认识更加深刻。
▲图为孩子们积极提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声浪逐水,语波传韵”实践队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以行动诠释传承担当。从千年窑火到青春之声,钧瓷的故事正在被赋予新的表达。实践队将开展更多“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更多课堂,在青少年群体中绽放光彩,让古老文化基因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助力文化自信自强的根基不断筑牢,让传统文化传承之路越走越宽,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卫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