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学子“三下乡”:回溯珠垌旧岁,温润乡土新程

发布时间:2025-07-17 18: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溯洄”阳西实践团、王均谊、黄苑妮   阅读 3.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广东二师“溯洄”阳西实践团),“溯洄”实践团怀揣着对了解红色文化的热情,前往阳西织篢镇珠垌村,沉潜打捞乡土间的烽火过往,用脚步丈量初心传承的滚烫力量。

珠垌村地处龙高山北麓,因与水沟村隔莲塘岭相望,成为连接多地活动区域的关键通道,战略位置突出。在珠垌村与水沟村一带,曾设有两处重要联络站点,分别由吴罗、关则畅负责,为区域间的交通联络发挥关键作用。站点主要承担信息传递、人员接待与掩护任务,吴罗将家中房屋设为隐蔽活动场所。当地成为活动队伍的补给基地,群众曾在物资匮乏时捐献粮食,助队伍渡过难关。1948年,相关工作团队加强当地领导力量,成立区域工作组织,成员分赴各地开展活动,珠垌村一带成为重要活动中心。面对地方武装的多次搜查,群众主动提供预警支持。一次会议期间,村民及时通报险情,使人员安全转移,为后续区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图为珠垌村风景

调研队员走访了珠垌村先辈后人、阳西县龙珠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耀祖。其祖辈吴罗曾在当地带领村民建立秘密联络站点,承担信息传递与人员掩护任务,组织乡亲支援地方武装活动。据介绍,珠垌谷曾是地方武装的重要物资筹备地,村民曾在物资紧缺时捐献谷种提供支持。吴耀祖提到,祖辈故居因建筑材质问题于20世纪90年代坍塌,屋内原有物品或遭虫蛀或随建筑损毁,现存实物遗存较少,且长期未得到修缮保护。调研一队同步走访了当地部分村委与村民,通过交流发现,无论是基层工作者还是常住村民,对于本村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相关过往均缺乏深入了解,历史记忆传承存在薄弱环节。

调研队员在吴耀祖先生的引导下,对珠垌村进行了全面走访,细致参观了村庄的各个角落。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专注聆听当地过往的红色历史记忆,通过实地察看与详细讲解,深入了解村庄相关历史背景,为后续调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地素材和历史信息。

▲图为调研队员对珠垌村先辈后人吴耀祖进行采访

▲图为调研队员与珠垌村先辈后人吴耀祖合影

▲图为调研队员对珠垌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珠垌镇在以下方面存在着不足。文化宣传方面,村委对当地红色历史时期的过往提及有限,部分外来村民对相关历史缺乏了解。虽有当年实物遗存留存,但具体位置未明确标注,影响了历史记忆的传承传播。同时,当地稻谷产业与这段珍贵历史尚未形成有效融合,现有宣传多聚焦农业本身,对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缺乏深度的挖掘与呈现。

▲图为调研队员参观吴罗同志的故居

▲图为珠垌村画有稻谷的壁画

面对这些不足,队员们建议以稻谷产业与本地红色历史文化深度融合为抓手,依托地方历史资源为产业注入新动能,助力文旅发展重焕活力。同时应加大历史文化宣传力度,通过多元渠道系统梳理传播本地过往,提升村民及外界的认知认同。此外需加强历史实物保护,明确遗存位置并妥善管护,为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筑牢基础!

回溯珠垌村的过往岁月,乡土间的珍贵记忆承载着深厚的精神底蕴,从联络站点的默默守护到群众倾力支援的动人场景,这片土地沉淀着守望相助的力量。虽面临实物遗存稀缺、历史认知薄弱的挑战,但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仍熠熠生辉。推动红色记忆与稻谷产业深度融合,加强遗存保护与文化传播,既能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更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乡土文脉在传承中延续,让初心力量滋养乡村振兴的崭新征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均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