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踏热土,英歌续新章——广东培正学院“初心”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普宁市大坝镇白坑村进行文旅调查和英歌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17 18: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晓彤   阅读 7.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 7月10日讯(通讯员 林晓彤 詹广明)当青砖黛瓦的古韵遇见时代发展的新颜,当英歌舞的铿锵鼓点应和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一场关于文化根脉与乡村未来的深度对话,在普宁市大坝镇白坑村火热展开。近日,广东培正学院“初心”党员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白坑村,以镜头为笔,记录振兴足迹;以脚步为尺,丈量文化厚度。队员们在普宁大坝镇的沃土上,穿梭于白坑湖畔的长廊荷影,深入耄耋长者的记忆深处,用青春的双眸解读乡村发展的时代密码,用热忱的内心守护非遗传承的生命律动。

古村新貌:岭南风韵的诗意栖居

队员们步入白坑村,时光仿佛在此沉淀。数株百年古榕虬枝盘踞,冠如华盖,与青砖黛瓦的传统潮汕民居相映成画。村中庙宇斗拱飞檐,木雕石刻精巧繁复;传统民宅格局严谨,承载岁月的镬耳山墙诉说着过往。古树浓荫下,斑驳的石阶、精美的雕花门楣与沧桑的砖墙,无声地勾勒着村庄的历史年轮,成为岭南建筑艺术坚守的生动见证。

图为白坑村村口古榕树。供图 詹广明

图为白坑村潮汕传统古建筑。供图 詹广明

文旅融合:湖光古韵织就振兴画卷

白坑村充分发挥白坑湖生态优势与深厚潮汕文化底蕴,精心打造“桃花源”水景区、幸福走廊、文创展示园等特色文旅节点。村中墙绘长廊生动展现“百千万工程”的丰硕成果,将古建观光、荷塘漫步、非遗体验有机融合,形成了一条“湖光—古韵—乡风”交织的诗意文旅动线,使白坑村成为普宁市农旅融合发展的亮丽示范窗口。

图为白坑湖建筑。供图 詹广明

图为白坑湖莲花池边长廊。供图 詹广明

图为白坑湖。供图 詹广明

图为白坑湖莲花池。供图 詹广明

产业赋能:科技引领农业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白坑村千亩茭白田构筑起坚实的农业基础。通过引入机械化收割、完善的冷链物流链保障高效产出,更创新性地引入低空经济模式,运用无人机开展遥感测绘、精准施肥及病虫害监测,大幅提升田间管护效能。在科技赋能下,“白坑茭白”品牌价值日益凸显,成功构建“空中监测+地面生产”的智慧农业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新质生产力。

图为白坑湖茭白种植试验田。供图 詹广明

图为白坑湖低空无人机展示厅。供图 詹广明

深挖文脉:倾听民声探求英歌传承

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初心”团队调研组深入白坑村各角落,广泛走访不同年龄段村民,系统采录口述历史。队员们与老非遗传承人促膝长谈,梳理英歌舞早年的祭祀功能与展演场景;同中年村民深入交流,细致捕捉他们对英歌舞态度随时代变迁的脉络;向青少年耐心问询,精准掌握年轻一代对传统形式与创新表达的接受程度。调研组队员期望通过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资料,为英歌舞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依据,探索一条兼顾文化本源与时代传播的有效路径。

图为队员们对当地村民进行调研。供图 卓美攸

图为队员们对当地村民进行调研。供图 卓美攸

图为队员们对当地村民进行调研。供图 卓美攸

青春印记:初心点亮乡村未来

暮色归程,灯火熹微,满载见闻的行囊诉说着沉甸甸的收获。“初心”团队的此次普宁白坑之行,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七月的沃土,深植下服务乡村的初心。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那些被记录下的古老故事与现代回响,如同点点星火,正在时光中悄然生长,积蓄力量。他们坚信,由青春目光与热忱浇灌的这片大地,终将升腾起不灭的希望之火。服务队将继续以青春之力,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奋力谱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诗篇,让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生生不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晓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