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王舒 杨静茹)7月13日,浏阳金刚镇昭明小学的教室里彩纸翻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一师青衿,昭明传薪”实践队队员李莎在此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折纸课,让孩子们在指尖的灵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体验手工创作的乐趣。
课堂伊始,实践队队员以“折纸从哪里来”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生动讲述了折纸的起源与文化内涵。从古代用丝绸、纸张折叠造型的雏形,到如今在春节灯笼、窗花装饰中的应用,再到心形折纸传递喜爱、千纸鹤象征平安的寓意,队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折纸背后的文化故事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在动手前先领略这项传统技艺的深厚底蕴。
安全规范是课堂的重要前提。队员着重强调了折纸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折叠后的纸张边缘可能锋利,不可挥舞或戳向他人;使用彩笔时需轻拿轻放,严禁放入口中,杜绝在桌椅、衣物上乱涂乱画。同时,队员详细介绍了彩色折纸、彩笔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孩子们养成爱护工具、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要求将多余纸片及时放入垃圾桶,共同维护整洁的课堂环境。
在作品教学环节,队员分步示范了折纸蝴蝶与青蛙的制作方法。从正方形彩纸的对角线折叠,到底角对齐中线的精细操作,再到青蛙四肢的塑形与眼部装饰,每一步都讲解清晰、演示到位。孩子们专注地跟随指导,指尖在彩纸上灵活翻转,原本平平无奇的纸张逐渐幻化出栩栩如生的形态。过程中,队员巡回指导,耐心纠正折叠角度,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
自由创作环节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创意火花。在队员的启发下,有的孩子制作出迷你版蝴蝶,有的合作完成“青蛙家族”组合,还有的用彩笔为作品添加花纹与表情。展示环节中,自愿举手与随机抽取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走上台前,介绍自己的作品构思——“我的蝴蝶翅膀上有彩虹,因为我想到了雨后的天空”“这只青蛙会跳,我希望它能带着祝福给大家”,稚嫩的话语中满是童真与巧思。
此次折纸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思维,更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实践队队员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此类美育课程,以多元形式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让“一师青衿,昭明传薪”的教育初心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