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炮文化里的传承密码与乡土情深:一师学子深入金刚镇调研非遗“红炮”传承现状

发布时间:2025-07-17 17: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雨阳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王舒 侯婧婧)7月10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一师青衿,昭明传薪”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踏上了湖南浏阳金刚镇的土地,围绕当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炮”的传承现状展开实地调研。团队成员走访了多位当地商户、居民,通过与不同年龄、职业的受访者深入交流,细致梳理红炮在当地的文化意义、产业价值及传承脉络,探寻这项传统技艺在当代乡村的生存与发展轨迹。

红炮:刻在骨子里的民俗基因

“从我记事起,红炮就没离开过生活。”从事瓷砖销售的商户回忆道。她自幼跟随家人参与红炮制作,从基础辅助工序到熟练掌握全套流程,指尖的温度里藏着对这项技艺的深厚感情。在她看来,红炮早已超越普通商品的范畴,成为融入当地民俗血脉的“必需品”——无论是婚庆喜事的喧闹、春节辞旧迎新的仪式,还是重要场合的庄重氛围,都离不开炮竹声的烘托。“没了这动静,再热闹的场合也像少了魂。”

产业:撑起一方经济的“顶梁柱”

红炮不仅是重要的民俗符号,更是金刚镇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经营风扇店的商户对此深有体会:“客人来购物时总会念叨,要是不让放红炮,厂里效益就会下滑,大家手里的钱也会变少。”她指着路边“红炮之乡”的标识牌说,全镇居民都清楚,这门手艺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计。一位祖辈从事红炮产业的当地居民算道:“一张工价涨几毛,一个月就能多不少收入,年轻人愿意投身其中,产业就断不了传承。”从传统手工制作到如今的机械化辅助生产,红炮产业在与时俱进中,始终稳稳支撑着当地的经济命脉。

传承:在代际接力中延续生命力

对于红炮的未来,居民们既有期盼也有顾虑。从事瓷砖销售的商户坦言:“就怕政策限制燃放,那会直接影响产业发展。”一位年长的居民则更关注安全:“政府抓安全抓得严是好事,先保安全,才能谈发展。”大家普遍认为,当地政策支持至关重要,从路牌宣传到产业扶持,每一份关注都能让红炮走得更稳。

此次调研中,“一师青衿,昭明传薪”实践团深切感受到,红炮早已超越“商品”的定义,它是金刚镇的文化名片,是代际相传的情感纽带,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团队成员表示,将把调研收集到的心声与建议整理成报告,为红炮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贡献青年智慧,让这项承载着乡土记忆的技艺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