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竹博匠心,品竹韵真意——成理青年宜宾竹文化博物馆探索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17 17: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钰、何佳霖、倪琬青、肖茹月   阅读 9.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陈钰、何佳霖)成都理工大学“候鸟计划”文化传播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前往四川省宜宾市竹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调研。旨在了解博物馆的展陈布局逻辑,近距离观察核心竹制藏品,深入感受竹文化的深厚内涵,并通过影像记录团队活动与场馆风貌。

竹器阵列见生活智慧

步入博物馆,丰富的竹制器物首先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展区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竹制用品:实用的竹编包、竹篮、竹匾,以及别致的竹簧等,直观展示了竹子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理青年们认真观察,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承载着先民智慧的物件细节。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竹制器物

▲图为团队成员摄影记录竹制器物

在复原的“王氏工坊”场景中,旧时编竹的场景生动呈现:几位匠人围坐在竹料堆旁,专注地用木槌轻敲竹骨,调整着编结的松紧。匠人们低头劳作的专注神情,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先民与竹子相依相生的生存智慧与文化温度。

▲图为复原的“王氏工坊”编竹场景

文化展区览竹韵脉络

博物馆的核心展区清晰勾勒了竹文化的内涵与发展。队员们重点参观了展示竹文化演进的区域。从“以竹为器”的实用阶段,到“以竹兴文”的文化升华,再到当代“以竹代塑”的生态理念,展板图文和实物相结合,脉络分明。队员们仔细阅读展板说明,对比不同时期的竹制品,体会竹文化从古至今的传承、演变及其在现代环保理念中的新价值。

▲图为竹与传统手工业

▲图为以竹为原料的造纸业

光影捕捉记实践足迹

调研过程中,影像记录是重要环节。队员们分工协作,拍摄了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建筑外观,以及馆内允许拍摄的各个展厅概貌。镜头下,记录着成理青年们参观学习、观察展品、交流讨论的实践过程瞬间。最后,全体成员在博物馆中,以竹文化壁画为背景,拍下团队合影,记录下此次实践的重要时刻。

▲图为团队成员在竹文化博物馆的合影

此次参观调研,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资料和直观的文化体验。通过梳理展陈内容、细致观察核心藏品、全面记录场馆信息,队员们深化了对中国竹文化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的认知。拍摄的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也将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提供坚实基础。有队员表示,竹制品蕴含的匠心和“以竹代塑”的理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佳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