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黄嘉慧 李奥)2025年7月17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守望支教社赴邵阳绥宁基层服务践行团在绥宁县双元学校开展“传统节日之青团DIY”特色课程。授课教师黄嘉慧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孩子们在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夏观荷风冬赏梅,物候藏着节气辉”,教师黄嘉慧以夏冬两季的天象、气象、物象为切入点,引入二十四节气的古人智慧。接着,她带领孩子们齐声朗读二十四节气歌。童声清澈如溪,又带着春日般的热烈。讲到清明节气的习俗时,数十只小手便像雨后春笋般齐刷刷举起,抢答声此起彼伏接着。随后,她系统讲解了青团的历史渊源,结合清明文化内涵,她特别强调青团在江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独特民俗价值。
图为志愿者黄嘉慧教授“传统节日之青团DIY”课程
在实践环节,践行团团队注重引导孩子们掌握基础技能。孩子们分成6个小组,在践行团队员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青团制作。从揉制面团、均分馅料到包紧收口,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传统文化也在指尖翻飞间传递。8岁的二年级学生小宇正专注地揉着面团,圆乎乎的小手反复按压着绿色面团,突然抬头对旁边的队员说:“老师你看!面团揉得越久就越光滑,像我玩橡皮泥时搓圆球一样!”说完还举起自己揉好的面团展示,脸上沾着的艾草粉末让大家都笑了起来。这种将生活经验与劳动实践相联结的直观认知,正是践行团团队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
图为志愿者黄嘉慧带领孩子们制作青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设置了“创意青团”环节。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红豆沙在青团表面画出太阳、星星等简单图案,有的孩子还把面团捏成小动物形状。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时,三年级学生欣欣举着自己捏的兔子形状青团说:“我的青团会跳,它要带着春天的味道跑遍全村!”这种充满童真的表达,让在场的践行团队员深受触动。
图为部分小组青团制作成品
“这不仅仅是一堂手工课,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传承之旅。”授课教师黄嘉慧在课后总结时表示。通过此次课程,孩子们不仅掌握了青团制作技艺,更深入理解了“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内涵。这种“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精神高度契合。
图为“绥行有宁”团队成员合影
据悉,此次夏令营活动是守望支教社“十九年支教路”的延续。自2007年成立以来,该社团已累计派出116支队伍去到益阳安化、邵阳保和等8省41市开展乡村夏令营,惠及儿童超过26000人次。正如社团理念所言“即使没有能力去改变,也有责任去关注,关注本身,也许就是改变的开始”。暮色降临,双元学校的操场上响起了孩子们欢快的歌声。他们手中的青团,不仅是一份美味的点心,更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教育土壤中播下的种子。随着守望支教社“三下乡”活动的持续推进,相信这种“文化育人”的星火,将在乡村教育领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