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赋能百千万 | 一盆一景一世界,半农半艺半神仙(专访二)

发布时间:2025-07-17 16: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傅祯雁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王一铭、傅祯雁、廖佳祺、张佳华)岭南的庭院深处,一盆一景皆成天地——它以草木为笔,以岁月为砚,在方寸之间勾勒山川湖海,于一枝一叶中沉淀生命哲思。这片土地上,匠人们用半生光阴守护岭南盆景的文化根脉。让我们共同走近岭南盆景,听他们讲述与盆景的缘分,看他们如何在快时代里,为这门“慢艺术”注入新的生机。


匠心守艺 绘就岭南艺术的传承长卷

容桂园林盆景协会副秘书长杜顺添与盆景的缘分始于岳父的影响,至今已近20年。如今,他的盆景凭借优秀品质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谈及传承,杜顺添认为这是盆景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一门能滋养身心、承载艺术价值的文化,盆景需要加大宣传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让这门技艺持续焕发生机,避免因“难赚钱、耗时长”而面临失传的遗憾。

容桂园林盆景协会副会长岑兆和与盆景的缘分始于约二十年前,虽非从小浸染,却将这份热爱做到了极致。谈及品类选择与造型打造,他秉持开放态度,不同树种习性各异,有的耐热、有的畏寒,有的喜阴、有的需晒,养护需一步步摸索。面对盆景技艺可能失传的困境,他直言传承之难,言语间满是遗憾,也呼吁更多年轻人能发自内心热爱地投身盆景事业,让这门文化得以延续。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容桂园林盆景协会副会长彭盛材与盆景的缘分始于童年——那时家中院子摆满各式盆景,自幼萌生的好奇与热爱,让他认定这是“很深奥的技术,文化底蕴很深,很值得热爱”的终身爱好。他全身心投入养护与创造,每个大师的作品因修剪风格、养护细节而独一无二,无法复刻。

 

容桂园林盆景协会会长黄继涛指出,盆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珍宝,其精髓在于“盆小天地大,树老景物深的意境营造。在具体技艺上,山松盆景需通过“逼芽手法促进新芽萌发,以保持枝叶活力;而当作品外出参展时,匠人常采用“脱衣换锦”的技法,通过修剪老叶激发新枝生长,使盆景呈现最佳观赏状态。此外,成熟的盆景作品往往展现出“树根悬爪”的独特造型——根系如龙爪般苍劲悬垂,既显岁月沉淀之美,又暗合“扎根大地”的生命哲学,成为岭南盆景艺术中“以小见大的典型特征。

 

岭南盆景艺术大师容桂园林盆景协会终身名誉会长朱本南因榕树“生命顽强、扎根大地”的精神,尤爱榕树,其庭院“榕园”之名便源于这份热爱。不同于通过嫁接或钢丝快速造型的做法,岭南盆景以人工修剪为主,一盆作品需二三十年的悉心培育。为推广盆景,朱本南通过给学生讲课、积极融入现代创新元素和拍摄宣传视频等方式传播岭南盆景文化。

 

匠心为笔 勾勒岭南盆景的传承新卷

岭南盆景,这一承载着岭南文化精髓的传统艺术,在容桂园林盆景协会多位大师的坚守与传承中,正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盆景大师正以热爱为基、以时光为墨,在方寸之间书写着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篇章,让“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岁月中永续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傅祯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