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守望的困境与希望:南阳镇留守儿童现状深度访谈录

发布时间:2025-07-17 16: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菁   阅读 7.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刘晓莉、张岳淏、王菁)近日,武汉晴川学院“晴光逐梦”志愿服务队走进南阳镇,就当地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关爱帮扶举措,与镇团委书记、组织委员、妇联主任刘文君同志展开了深入交流。这场对话不仅揭示了南阳镇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也让外界得以窥见基层在关爱保护工作中的思考与实践。

谈及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刘文君同志首先指出了当地产业薄弱这一核心矛盾——正是由于产业发展不足,大量青壮年不得不外出务工,导致儿童被迫留守,主要由祖辈进行隔代监护。而这一现状又直接衍生出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安全监管与日常照护的缺位,高龄的祖父母难以全方位保障孩子的安全,使得溺水、烫伤、走失等安全隐患频发;同时,祖辈需要将大量时间投入田间劳作,这不仅减少了对孩子的陪伴,也压缩了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另一方面是心理教育的缺失,祖父母在情感表达上较为“粗线条”,很难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而亲子间的沟通高度依赖线上,且话题多集中在学业表现上,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情感与心理需求。处于青春期的儿童本就敏感,在缺乏共情式回应和专业介入的情况下,焦虑、孤独等负性情绪容易长期积压,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发育迟滞或行为偏差。

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刘文君同志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沟通。祖父母不擅长与孩子沟通,父母又因距离无法及时管护,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难以及时被发现,自然也就无法进行及时的干预。即便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简单将其归为“内向”“青春期不服管教”等,使得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始终得不到回应与疏导。

在如何帮助留守儿童成人成才这一问题上,刘文君同志提出了三方面的教育举措:一是要强化学校教育,学校的老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在学校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掌握生活技能。二是要加强政校联合,学校应与政府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比如联合派出所开展“法治进校园”讲座,让孩子们知法懂法;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等,帮助孩子们提升各类生活常识。三是要重视家庭教育,老师可以通过定期走村入户家访,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劝导祖父母多关心、多爱护、多与孩子沟通。

对于未来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南阳镇也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短期目标是通过开办足够多的“爱心托管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由妇联组织“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等一系列举措,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关爱,同时通过多家访随时关注孩子的情况。长期目标则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做旺产业、做强经济,吸引更多家长返乡发展,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逐步实现“儿童不留守、成长不缺位”的愿景。

此次访谈洞见南阳镇留守儿童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带来的成长挑战,隔代监护下的安全与心理问题相互交织,成为他们成长中无法回避的现实。但与此同时,基层干部的坚守、学校教师的守望、志愿团队的奔赴,以及孩子们眼中不曾熄灭的光,都让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当地产业逐步兴旺、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关爱持续汇聚,这些孩子终将在被看见、被倾听、被珍视的环境中,稳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