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深入南海罗行探访竹编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5-07-17 22: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屈皓月 唐苑怡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唐苑怡、 张凤娇、陈奕章)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推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2025年7月8日,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奔赴佛山市南海区罗行开展竹编非遗文化专题调研活动。实践队通过专访竹编非遗传承人、沿路参观罗行竹编艺术等形式,以青年视角深入挖掘传统技艺的文化价值,通过详实记录与沉浸式现场学习,探寻竹编手艺的宣传与发展的实践路径,继而促进竹编非遗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对话非遗传承人: 谈竹编坚守与创新,述篾丝的守艺之道

实践队首先拜访了罗行竹编传承人甘惠玲。作为竹编市级传承人,甘惠玲奶奶手上的老茧见证了她与竹编相伴五十余载的执着岁月,从最初简单的编织到独立完成复杂大型竹编作品,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这门手艺的坚守。甘惠玲强调:“在坚守老手艺的基础上,也应该创新,要让竹编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实践队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入交谈,对罗行非遗竹编的传承发展现状有了详实了解,也深刻感受到了传承人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匠心。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竹编非遗传承人甘惠玲交谈。 通讯员 陈奕章 供图

在交流过程中,甘惠玲奶奶主动让队员参与其中,通过手把手的教学让队员们进一步感受竹编的魅力。她感慨如今愿意静下心来学习竹编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即便如此,甘惠玲奶奶依然坚守着对竹编的热爱。她敢于创新,有了想法就付诸实践,一遍遍尝试,直至做出心中想要的成果。甘惠玲奶奶还经常到当地学校开展竹编体验课,希望能让更多孩子了解这门传统技艺。

▲图为甘惠玲传承人教学实践队成员。 通讯员 张凤娇 供图

漫步罗行街巷:品竹编艺术韵味,文化浸润显活力

离开竹编传承基地后,实践队漫步于罗行老街巷中,实地感受竹编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厚积淀。沿途,传统作坊与文创店铺以及艺术工作室巧妙共生,形成“生产+展示+体验”的文化产业链。这种“竹编+文旅”的创新模式,有效推动罗行竹编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驻地艺术家们积极将竹编元素融入现代艺术创作,赋予古老竹编技艺时尚表达,使其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焕发蓬勃生机,真正让非遗“活”在乡土、“火”在当下。

▲图为艺术家进驻融合罗行竹编创作艺术作品。 通讯员 唐苑怡 供图

青年赋能:续写非遗传承新篇章

此次南海罗行之行,是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响应“三下乡”号召,投身“百千万工程”的缩影。实践队通过深度观察和沉浸式体验,领悟竹编非遗技艺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未来,实践队将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发展方向,聚焦罗行竹编技艺和罗行艺术墟文化,通过精品视频摄制、VR数字技术推广等方式,让罗行竹编凝聚千年匠心的文化魅力绽放时代光彩,以文化赋能驱动竹编技艺发展,为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与竹编非遗传承人甘惠玲合影。 通讯员 陈奕章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屈皓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