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财学子:青春筑梦蚬岗,科技赋能乡村

发布时间:2025-07-17 22: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依玲 杨乐瑶 陈悦婷   阅读 7.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日,广东财经大学“古村新颜”实践团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踏上了前往肇庆市高要区蚬岗镇的旅程,开启了为期14天的乡村振兴专项实践之旅,用专业视角深入探索蚬岗的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镇政府有关业务负责同志合影

文化寻根:古村落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八卦古村始建于明代,因其独特的八卦形制布局而得名。八条主巷道呈放射状延伸,暗合传统风水理念。村内现存36座明清时期镬耳山墙民居,灰塑、砖雕、彩绘等传统工艺保存完好。

图为实践团走进八卦古村

实践团成员穿梭在青石板铺就的巷道间,用专业设备记录下八卦古村的岭南特色建筑元素。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

图为实践团镜头下的八卦古村

科技赋能:智能养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广言养殖场位于蚬岗镇蚬二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两千只鹅扩大到现在的三万只左右。7月3日,“古村新颜”实践团在养殖场负责人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孵房和养殖区,系统了解了鹅从孵化到出栏的全过程。养殖区主要饲养马岗鹅、阳江杂鹅、浙东白鹅和黑鬃鹅等多个品种。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进鹅场实地调研

团队成员们通过采访养殖场负责人,了解到养殖场的尾水处理项目。其作为高要区牛路围养殖尾水处理示范点,采用了“缓冲+曝气生化+生态净化+曝气充氧”的组合工艺,对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消减。这一技术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养殖的环保难题,更形成了“环境友好、产品优质、收益提高”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养殖场负责人

生态循环:鱼菜共生激活绿色生态经济

7月4日,实践团成员在指导老师周博峰的带领下,来到蚬岗镇蚬一村“鱼菜共生”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该基地由海归青年张颖阳团队创建,经多年发展已建成15亩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

图为基地工作人员介绍“鱼菜共生”原理

基地采用的“鱼菜共生”系统,通过微生物分解作用,将鱼池中的排泄物转化为营养物质,经由管道输送至蔬菜种植区作为有机肥料;同时,蔬菜根系在吸收养分的过程中自然净化水体,又回流至鱼池,形成“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循环模式。其中特别设计了两米深的深鱼池配合水冷系统,有效稳定水温,保障黑夜青菜、瓜类等20余种蔬菜的有机种植,相比传统农业节水达90%以上,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循环。

图为基地工作人员介绍“鱼菜共生”原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基地工作人员合影

特色培育:木瓜种植打造优势甜蜜产业

蚬岗的木瓜种植品种是从台湾引进优质品种——红妃木瓜,凭借其显著的高抗病性、稳产高产的特性在当地形成了特色产业。调研成果显示,红妃木瓜肉厚细腻、色泽鲜红、甜度高达14度以上,富含维生素 C及多种氨基酸,兼具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在消费市场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木瓜种植农户

实践团在走访当地农户时了解到,蚬岗木瓜种植采用“自育自种”模式,即自行育苗,自己种植、纯人工养护,每亩成本约2000元,可实现销售额2万元左右。为提升产业效益,基地正积极探索“生产+销售”一体化转型,重点通过电商渠道打造自主品牌,推动产业向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同时,基地还计划通过多元化销售渠道、开发深加工产品等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青春赋能:多维展现产业发展创新成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设计的蚬岗“六瓜一豆”印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设计的蚬岗镇海报

图为实践团成员设计的蚬岗鹅ip

通过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古村新颜”实践团深入调研蚬岗镇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亲身感受到传统农业乡镇的振兴活力。鹅养殖、鱼菜共生、木瓜种植等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新动能,更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拍摄产业宣传短片、设计系列文创产品等方式,多维度呈现蚬岗特色产业的创新成果,助力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撰稿:张依玲 杨乐瑶,图片:陈悦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悦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