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助力乡村学童心理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建立专属的心灵对话空间。7月10日,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爱心托管班”在建始县景阳镇马鞍山社区开展了“心灵对话课堂”课程。
课堂伊始,志愿服务队的黄良芳老师通过提问“心灵对话空间是什么?”引发学生们热烈讨论。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尽管讨论中存在不同看法,但每位学生都积极表达了自己的思考,黄老师也耐心倾听并进行适当引导。随后,黄老师以“乐乐的神奇小房间”为例,生动阐释了心灵对话空间的意义——它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基地,是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港湾,在那里可以自由表达真实感受,不受外界评判。
关于为何需要这样的空间,黄老师耐心解释道,生活中,孩子们常会遇到考试失利、与朋友发生争执等负面情绪,而心灵对话空间就像一把“梳子”,能帮助他们理清杂乱的情绪,快速恢复平静。此外,它更是认识自我的“好帮手”,能够让孩子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喜好、优点和不足,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在面对挑战时,这个空间还能成为强大的精神支撑,给予孩子们勇气和力量。在“我的自我认知”互动游戏中,孩子们积极地说出自己的兴趣和优点,这一环节显著加深了他们对自身的了解。
在构建心灵对话空间的实践方法上,黄老师提供了清晰的指导:首先是构想一个能带来放松舒适感的专属空间,比如“美丽森林”或“安静书房”;其次是学会倾听内心,通过闭眼静思来感知当日的心情和事件,体会真实的感受;最后是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表达喜怒哀乐,让自己的内在声音被听到。黄老师还列举了心灵对话空间的多种妙用,如分享快乐以加倍,安慰难过以舒缓,以及在生气时进行冷静分析。
此次“心灵对话空间”课堂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们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心灵对话空间。通过与内心真诚的对话,孩子们能够更有效地梳理情绪、提升自我认知并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同时,通过实践体验和经验分享,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灵对话空间来调节情绪、规划梦想、修复人际关系,最终掌握如何更好地与自我相处、呵护心灵健康。
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黄良芳老师,她说道:“通过此次的心灵对话课堂,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管理情绪,深刻地认识自我,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他们心中播下自我关怀的种子,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颖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