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朝阳行”突击队深入湛江吴川稳村,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地调研活动,旨在聚焦番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数智化转型的可行路径。队员们通过对话企业负责人、村干部、村民,多维度采集信息,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收集一线素材,以青年的独特视角探寻传统农业的破局之道。
电商拓渠显成效,品牌自立谋发展
在与当地电商企业负责人的深入交流中,突击队敏锐地察觉到,提升农产品价值已然成为业界普遍关切的焦点。众多企业纷纷搭建电商平台,积极摸索出“集中收购-统一包装-网络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广东省稳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公司相关负责人吴日升介绍,早年间,当地农产品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即便品质上乘的产品也难以获得理想售价,农户收益因此受到极大限制。为改善现状,他带领团队积极探索,逐步走出转型之路。目前,公司已组建一支20余人的专业团队,严格把控从农产品收购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
“朝阳行”突击队在稳村采访广东省稳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日升 韩钰摄
产业转型遇痛点,数字赋能明方向
通过与稳村村委会基层工作人员的沟通,队员们梳理出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丰收季农产品集中上市,导致储存空间严重不足,仓储压力巨大;过往依赖中间商销售,农户议价能力薄弱;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局限于周边区域,外销拓展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村委与突击队成员深入探讨了“数智化转型”路径。双方达成共识,认为当务之急是全方位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拓展销路、降低成本,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尤为重要。其中,“加工增值”成为关键策略——将红薯加工为红薯干等深加工产品,通过延伸产业链,突破初级农产品低价滞销困境,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朝阳行”突击队在稳村村委会采访基层工作人员 林钰摄
传统种植存瓶颈,多元声音盼革新
在深入走访农户的过程中,农户的生产生活现状引发队员关注。部分村民仍维持“自产自销”模式,种植规模普遍较小,销售渠道局限于亲友与本地收购商。谈及品牌认知,有村民反映“稳村番薯好吃”在湛江本地已有口碑,但“走出吴川”的传播力不足,在广州、深圳等外部市场渗透有限。部分农户对电商持开放态度,尝试通过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销售,但受限于物流配送、运营管理等专业能力,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品牌影响力。此外,天气因素对产量影响显著,雨季常导致番薯“挖不完、卖不出”,凸显产业抗风险能力薄弱,亟待加强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建设。
“朝阳行”突击队在稳村采访当地居民 韩钰摄
数据搭桥连城乡,青春聚力绘蓝图
突击队成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系统梳理了产业转型的堵点与机遇。调研结果显示,尽管稳村番薯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但数智化应用仍处初级阶段,直播带货、农产品溯源系统等新兴模式尚未普及。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直播+农产品”的破局思路,建议依托稳田香电商服务中心,精心打造常态化助农直播场景,以“生态种植+加工工艺”为核心叙事,向城市消费者传递“富硒土壤”、“180天生长周期”等独特品质优势,重塑品牌形象,拓展市场空间。
此次调研不仅为突击队积累了宝贵的一线资料,更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紧迫性。下一步,“朝阳行”突击队将基于调研成果形成可行性方案,推动稳村番薯产业在品牌升级、渠道拓展、人才培育等维度实现实质性突破,让青春智慧在乡土大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