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砂仁遇上瀑布:用技术解锁赤坑“双宝”密码——紫荆志愿服务队以新兴技术助力赤坑绿色旅游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7 18: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勃 钟雨婷 吴星颢 林延国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黄勃 钟雨婷 吴星颢 林延国)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于7月14日赴广东肇庆广宁县赤坑镇"云山里瀑布"开展生态旅游专项调研。此次调研旨在依托“云山里瀑布”优质生态旅游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绿美赤坑生态旅游景区宣传推广,助力景区建设提质增效。

图为当地向导带领前往瀑布

在赤坑镇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紫荆志愿服务队深入天然次生林区,沿溪流溯源而上。经过半小时的徒步探索,一道瀑布赫然映入眼帘。经专业测量,云山里瀑布总落差达15米,形成壮观的垂直跌水景观,丰水期宽度可达4米,水雾氤氲间常现彩虹奇观。

图为鹰嘴山壁画

紫荆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技术专长,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获取全景影像数据,对瀑布开展全方位数据采集,以此制作专业宣传片,强化宣传推广效能。团队负责人表示:“服务队将通过精准的宣传内容,生动展现云山里区域生态风貌,助力提升景区知名度与影响力,更好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图为云山里瀑布近景

云山里瀑布周边旅游资源富集,坐拥鹰嘴山、仙人台、锅盖顶等五座山峰,以及群石环抱的山林景观,具备开发徒步旅游、登山攀岩等多元化项目的天然禀赋。紫荆志愿服务队立足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特色产业为IP,全力打响绿美赤坑、特色赤坑品牌,持续扩大区域文旅影响力。

卷尺丈量着山路的弧度,无人机盘旋在瀑布上空,民宿改造现场的墙面上贴满了设计草图,而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成了广宁县赤坑镇的“新村民”,用青春创意为这座小镇的文旅融合建设注入新活力。

赤坑镇的文旅蓝图正在山间铺展:3公里生态步道正沿着砂仁种植基地蜿蜒延伸,沿途将设置“砂仁生长科普牌”“林下经济观察点”;5栋客家风貌的老民房改造为特色民宿,房间里摆着砂仁标本、手工编织的藤蔓灯罩,餐桌上将端出砂仁炖鸡、砂仁茶等“金果宴”。“这不是简单修条路、盖几间房,是要让游客来了能看懂赤坑的‘生态密码’和‘产业故事’。”镇里负责项目的干部说。

图为特色民宿内砂仁衍生产品的售卖架

服务队的队员们带着厚厚的案例集扎进了这场实践:熬夜分析浙江莫干山“民宿+农业”的运营模式,提炼出适合赤坑的“景观动线设计”;扛起相机钻进瀑布景区,拍出水雾弥漫的慢镜头短视频,配文“在砂仁林听瀑布唱歌”。在景区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提出的“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方案让镇干部眼前一亮:计划发起抖音话题#赤坑双宝——金果与飞瀑#;对接广州高校的旅游社团,推出“学子研学专线”,包含砂仁产业调研、生态徒步等特色环节。滑动手机后台数据,紫荆志愿服务队作词作曲献唱的《赤坑织梦》观看量高达8000+。云山里瀑布的开发,将填补广宁县峡谷山林旅游的空白,构建“山中观瀑、山腰休闲、山脚民宿”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图为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发布的《赤坑织梦》MV

这场山水与产业的相遇,不仅是赤坑镇的文旅新篇,更是大学生用专业所学扎根乡土的生动注脚。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的青春足迹,恰是万千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的缩影:当高校智慧与乡土实践碰撞,当产业根基与文旅活力交融,这片土地的蜕变便不再是简单的资源开发,而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南粤大地的生动落地,是“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蓝图的具象描绘。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这片深藏山间的秘境,终将蜕变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雨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