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砚“敲”开乡村门,星光点亮西胪路——韩师学子的青春下乡行

发布时间:2025-07-18 00: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灿玲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18日讯(通讯员 罗灿玲)为积极响应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大部署,以及团省委关于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的行动号召,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积极响应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的号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紧密结合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组建“墨砚星光,文韵流芳”实践队,于7月6日赴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为精准契合西胪镇在文化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实际需求,切实发挥实践服务队成员的专业优势,实践队伍创新采用模块化运作模式,下设乡村新“媒”实践团、乡韵艺彩赋能团、文韵探研兴乡团、资润乡土先锋团四大核心团队。各团队协同联动,通过数字化乡村产业赋能、“百千万工程”发展调研、乡村文化活力提升、资助政策宣讲以及文化浸润与技能赋能综合教学等多项工作,构建起技术驱动、文教并举、多要素协同的乡村振兴创新模式,推动实践活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为西胪镇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青春动能,贡献青年力量。

图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启动仪式

数智赋能:打造乡村产业新引擎

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西胪镇工作队的全程指导下,乡村新“媒”实践团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专业优势,以“技术赋能+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深度挖掘西胪镇“山海田城”融合的独特禀赋。实践团成员深入尖山村等特色村落开展实地采风,运用无人机航拍、微距特写等多元拍摄手法,精心策划并拍摄“一村一品”主题短视频矩阵,通过镜头语言生动呈现西胪镇的旖旎自然风光和传统美食,以及姜薯、乌酥杨梅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种植场景,构建起立体化的乡村文化图谱,全方位勾勒西胪镇的独特魅力与资源禀赋。

图为突击队成员正在拍摄杨梅大棚

图为突击队成员正在拍摄稻田

教育创新:点亮乡村孩子梦想

为破解乡村美育资源短缺难题,在西一小学里,乡韵艺彩赋能团成员通过“分层教学+非遗活化”的创新模式,将个性化辅导与集体实践相结合,通过诗歌吟诵、书法研习、漆扇制作等七大特色课堂,构建起“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的美育体系,为150多名乡村儿童搭建起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

图为实践队成员正在教授书法课

图为实践队成员正在教授诗歌

诗歌课堂上,团队成员化身文化使者,以妙趣横生的讲解引领孩子们畅游诗歌海洋,点燃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书法课堂墨香氤氲,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悉心指导下专注书写,于横竖撇捺间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漆扇制作、扎染体验等非遗工艺课程更是别开生面,孩子们化身传承者与创造者,亲手触摸传统技艺,在动手实践中让文化在指尖传承、心中扎根。这些沾着墨迹、染着靛蓝的小手,正托起文化传承的希望,让千年文脉在乡村沃土上续写新篇。

图为学生正体验亲手制作油纸伞

图为学生正参与漆扇制作体验活动

图为学生正在进行扭扭棒手工制作

图为学生正进行扎染手工体验

文化深耕:激活乡村历史记忆

文韵探研兴乡团聚焦“百千万工程”工作实效,通过与村民、基层干部及产业带头人深度对话,系统梳理了西胪镇乡村文化资源与产业现状。在走访西胪“八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时,团队成员聚焦姜薯、乌酥杨梅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困境,发现其面临品牌传播渠道狭窄、土地规模化经营受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短缺等瓶颈,并以“问题清单+对策建议”形式形成专项报告,提出“非遗文化IP赋能农产品品牌”“数字化技术推动种植标准化”“校地合作培育新农人”等创新路径,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西胪镇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共进。

图为西胪内八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践队成员讲解姜薯种植销售全流程

图为调研组成员与村民围坐了解西胪镇的历史文化

图为庄书记带实践队考察大棚乌酥杨梅

图为庄书记讲解杨梅培育特性

政策润乡:助力乡村学子梦

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资润乡土先锋团创新构建“手册矩阵+入户课堂+流动驿站”立体化宣传体系,采用“精准触达+全面覆盖”双轮驱动模式,以潮汕地区“拉家常、话里短”的亲切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将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转化为“顺口溜”“三句半”等本土化表达,并配合“案例讲解+互动问答”开展沉浸式宣讲,让政策解读“入耳”更“入心”,实现了政策信息的深度渗透与广泛覆盖,有效提升了国家资助政策的传播力、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为乡村振兴与教育公平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力。

图为队员走访入户宣传资助政策

图为队员为村民讲解助学贷款政策

活动尾声,西一小学礼堂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成果与作品展览。展区内,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漆扇、扎染手帕、书法作品及诗歌集等琳琅满目,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创意与汗水,更见证了他们在美育课程中的成长与蜕变。家长与学生穿梭其间,或驻足欣赏,或交流赞叹,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实践队教育创新的丰硕成果,更赢得了家长与学生的一致好评,为本次青春下乡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为实践队成员和同学们携手作品合影

结语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创新性地整合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五大专业特色与资源,将学术探索与社会服务无缝对接,精准对接学生专业能力,打造了一场以学科专业优势为引领、现实需求为驱动的沉浸式学习与实践盛宴,有力推动了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

图为“墨砚星光,文韵流芳”实践队大合照

“墨砚星光,文韵流芳”实践队在西胪镇的实践,正是对时代号召的积极响应与生动诠释。他们以青春之名,挥洒汗水,贡献智慧,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用实际行动镌刻下属于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讯员 罗灿玲;指导老师 丁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灿玲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