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荷畔青苗队”点亮济南三社区夏日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17 23: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文达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七月的热浪裹挟着蝉鸣,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荷畔青苗”志愿服务队的足迹踏过泉城街巷。7月初至下旬,这支由10名山大学子组成的队伍,将知识的星火播撒至济南市中区和苑社区、普利街社区与甸北社区,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课堂串联起三个社区。

科技启蒙:指尖跃动的未来之光

在和苑社区活动中心,一块编程画板悄然改变了9岁小雨的夏日轨迹。“自己设计的萤火虫在屏幕里飞起来了!”她惊喜的呼喊点燃了整个教室的热情。队员们巧妙拆解艰深的集成电路知识,转化为儿童友好的AI科普课:芯片化身“电子积木”,计算机视觉成为“会认人的魔法眼睛”。一位陪读老人感慨:“原以为大学问离娃娃们很远,没成想孩子回家后对着电风扇比划讲解原理,眼里的光藏都藏不住。”

文化解码:纸上游走的川味密码

当普利街托管班的木窗推开,一股无形的辛香席卷了整个课堂。“花椒原来是长江边的雾气变的!”小学生子腾指着画满彩色标记的中国地图喊道。志愿服务队另辟蹊径,以“纸上川行”的形式解码巴蜀饮食智慧——在投影的二十四味型图谱前,郫县豆瓣的发酵密码被放大成“酱缸里的星空”;糖醋里脊与开水白菜的技艺对比,牵引出鲁菜与川菜跨越山海的对话。孩童笔下的藤椒化作了青城山溪流,红油则泼成泉城的晚霞,美食文化在想象中完成了千里奔赴。

多元课堂:激活社区教育新场景

甸北社区图书馆里,志愿服务的维度持续拓宽。四年级学生浩然攥着“空气炮”手工模型跑来:“原来看不见的空气能推倒纸杯塔!”在课业辅导专场,大学生志愿者用电路图类比化解数学难题;当《蜀道难》诵读声与普利街的川味地图遥相呼应,科技硬核与文化软实力在三社区间实现无缝流转。

教育不只在课堂尺寸间迸发火花,更在社区的毛细血管中流转融合。当浩然手中的空气炮吹散甸北社区的暑热,当子腾笔下的红油映亮老城木窗,当和苑社区稚嫩的编程指令第一次点亮屏幕……“荷畔青苗”种下的不仅是知识薪火,更让社区教育在与青年智慧的碰撞中,不断重构时空、延展边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文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