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陈楚亮 黄燕 高洁 马思陈 李苑)为传承非遗技艺,厚植美丽乡村文化底蕴,广州商学院鸢尾青志愿服务队于7月17日在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联安村育才小学开展非遗竹编课堂,通过竹编技艺讲解与动手实践相融合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在竹丝编织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彰显出对文化传承的热情与匠心。
课程伊始,志愿者老师播放了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全方位展示了竹编在生活与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随后,志愿者老师拿出竹篮、竹篓、竹扇等实物成品,邀请小朋友们近距离观察、触摸,让他们亲身体验竹篾质地,感受编织的精巧创意,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学习热情。
图为志愿者老师讲解
在知识讲解环节中,志愿者老师借助教学演示文稿,以时间轴为线索,系统地梳理竹编历史文化,让小朋友们认识到先民将竹材化为实用器具的智慧。同时,志愿者老师着重阐述竹编在国内外的文化价值,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这门技艺不仅是实用的传统手艺,更是承载民族智慧的重要文化符号。
图为志愿者老师示范操作
实践操作环节是本次课程的重中之重。小朋友们明确竹编书签制作操作后,开始领取并使用材料工具。志愿者老师现场示范编织技法,细致讲解挑压要点。小朋友们专注调整竹篾间距、摸索编织规律,志愿者老师则在一旁指导,及时帮助有问题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充分发挥创意,为书签添加独特花纹,使作品更具个性。
图为志愿者老师指导小朋友
课程临近尾声,志愿者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重点内容,着重强调竹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志愿者老师还鼓励小朋友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竹编文化,推动竹编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和发展。在进行作品展示环节时,小朋友们的成就感溢于言表,他们手持自己亲手制作的竹编书签合影留念,交织的竹丝间凝聚着他们的专注与创意。
图为小朋友展示作品
此次课程运用了“看、听、做”相结合的模式,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小朋友们仿佛穿越时光,走进竹编非遗文化的奇妙世界,深刻体会到每一次编织动作背后所承载的悠久历史和先辈智慧,真切领悟到传承的重大意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咏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