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黄方燕、田春源)蝉鸣绕树穿廊,青春号角嘹亮。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千年薪火,赓续传统艺术的万古流芳,2025年7月7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花楹小队青年志愿者们在共青团船山区委、金井村村委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杨茗老师和苏程果老师的悉心带领下,踏着盛夏的绿浪,叩响童梦的门扉,走进了2025年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爱心蜀托”公益性假期托管班的课堂。团队面向当地少年儿童,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暑期支教志愿活动,用真心实意在孩子们的夏日时光里刻画下中医药文化的药香袅袅、传统艺术的墨彩飞扬、知识启迪的灵光闪烁、成长欢歌的音符跳跃以及温暖陪伴的记忆绵长。
当志愿服务的身影推开乡村夏日的窗扉,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心灵视听盛宴正徐徐铺展开来。花楹小队将中医药文化的千年智慧与传统美学的灵动韵味巧妙融合起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扬起孩子们眼中跃动的知识好奇与心中生长的文化热情。
草木轮回、六艺雅趣,让中医药文化的深邃与生活的温度交织成篇。这类文化宣讲课堂精彩纷呈,花楹小队通过教学带领同学们溯岐黄历史:千年传承载杏林传奇;品中医环保理念:物尽其用藏天地智慧;听中医五行音律:宫商角徵唤身心和合;循中医药食同源:膳药相融养生生之道;习中医六艺雅趣:特色疗法拓宽医学视野。中医哲思、传统雅趣与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交织融合,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热爱文化、重视健康的种子,助力健康密码在文化浸润中代代相传。
草木情深里,指尖流转间,课堂文化艺术气息氤氲不绝。书法墨染汉字风骨,剪纸裁出百韵窗花。中药香珠沉淀药香灵韵,串起草木芬芳;种艺画凝结文化意趣,拼出田园诗意;平安绳交织祈福心愿,缠绕民俗记忆;节气书签拼贴气候特色的花草树木,寄予春生夏长的时序哲思。艾草锤轻敲肩背,中药香囊系挂衣间,本草的清新与安宁能够驱散一天的疲惫,更兼有养心安神之效。还有课堂上推拿手法的轻重相济、穴位点按的精准独到、耳穴压豆的新颖奇特,尽显中医智慧。孩子们在教学与思考中、聆听与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暖意温度,读懂中医药“治未病”的古老哲学。
导引教学课堂上,传统体育活力相承。八段锦的一招一式舒展如行云,五步拳的一拳一脚刚劲似疾风,孩子们跟着老师抬手、转身、出拳,在呼吸吐纳间感受气血流转、精神舒展,体悟传统文化里“刚柔并济”“天人合一”的生命韵律。
诗味入馔,红歌嘹亮,遂宁烟火与巴蜀文脉交相辉映。古诗里的美食分享课堂里,诗句与佳肴撞出奇妙火花,孩子们逐渐读懂古人“饮食即文化”的生活哲思。巴蜀文化的宣讲课勾勒出这片土地的精神图谱,古诗里的遂宁宣讲课如画卷般展开这座城市的风物人情,让孩子们看见家乡的美,更读懂脚下这片土地的厚重,既知家乡的根,更明传承的责。孩子们还在红歌传唱中触摸巴蜀历史与祖国大地的温度,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成为成长路上的精神养分。这类课堂,让古诗的风雅、巴蜀的风华、遂宁的风情与红歌的赤诚邂逅相遇,地域文化与诗情画意的芬芳也在岁月里愈发酿得醇厚。
从指尖创作到身心调养,从文化宣讲到艺术实践,这场扎根乡村的志愿服务,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让中医药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文化薪火在岁月流转中愈发明亮。花楹小队将继续围绕主题“杏林雅韵安全钥,童寻理趣乐陶陶”,开展丰富的五育培养系列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在为期两周的沉浸式教学课堂中感悟文化艺术的美,扎稳文化传承的根。
撰文|黄方燕、田春源
图片|田春源、陈佳瑞、陈珂、杜敏、王思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方燕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