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宜宾珙县的课堂上,5岁的女孩诗淇正用蜡刀在棉布上勾勒图案,靛蓝色的布面上,是她从小熟悉的珙桐花纹样。这是天津大学星火支教队扎根珙县的第十个夏天,这也是其特色课程体系的缩影之一。十年来,这支队伍以“在地化”教育理念为核心,将珙县的山水草木、文化肌理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既让知识生长于乡土,更让自信扎根于文化。
为何是星火,为何是“在地化”
“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而是要在当地土壤里播下种子。”2016年,支教队初次走进珙县时发现,这里的孩子对课本上的“城市符号”感到陌生,却能对山间的珙桐花、地头的岩石说出一长串故事。这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有效的教育必须扎根当地!星火支教队探索的“在地化”模式,核心在于“以珙县为教材”:让蜡染成为美育课的载体,让珙桐花成为自然课的教具,让煤矿成为地质课的标本。从最初的短期走访到如今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从单一的课业辅导到多元的素养培育,星火支教队的实践始终与国家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同频共振。星火长期实施“一对一学业帮扶计划”,成功助力10余位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大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进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