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国家生态保护潮流,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厚植民生福祉根基,2025年7月17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前往淄博市高青县蓑衣樊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发展与村民生活。此次实地调研目的在于了解蓑衣樊村文旅产业链发展以及生态资源应用,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图为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在蓑衣樊村合影
通过走访调研,助农团得知,蓑衣樊村北临黄河,南临大芦湖,三面环水,湿地面积万余亩,是典型黄河湿地风貌。当地政企民三方联动,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成湿地生态保护区,同时正着手更新湿地公园设施,深耕文旅产业以助推乡村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施工人员了解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情况
团队成员漫步于湿地保护观景区,充分了解到,景区内设有观光车、游湖等旅游项目,便利游客观赏,增加文旅收入,最后所得汇入民生建设与生态保护,形成“生态—旅游—民生”的良性循环。同时,内还建设有黄河非遗文化体验馆-漫修堂、垂钓体验区等板块供游客体验,且园内小路周边还建有科普画板、网红设施等,给游客以美感的同时,还可供儿童研学科普体验。
图为园内治黄文化体验馆-漫修堂
走进天鹅湖公园,助农团成员们欣赏到了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绿意盎然之中有着明黄淡紫点缀,有关生态保护的标语映入眼帘,无不彰显着蓑衣樊村优秀的生态环境,体现了政府和人民为生态保护付出的心血。
图为园内路旁设立的生态文明建设标语
实践团成员一路行进,遇到了前来观光游玩的游客和修缮公园设施的工作人员,在与他们谈话中了解到,园内游玩服务设施建设相对完善,有较高的客流量。后又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得知,村内凭借特色生态资源优势,已经带动了餐饮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并且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如参与修缮设施的工人多为当地农户,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兴起民宿建设,拓宽了当地村民的收入途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交流村内情况
助农团深入走访调研中发现,蓑衣樊村为有名的湿地水乡,水产资源丰富,除却基本农作物种植外,人们大多发展生态渔业、特色水产养殖等产业,养殖的黄河鲤鱼、翘嘴鱼等肉食鲜美,深受人们青睐。同时,村里不仅施行稻蟹共养等种养模式,还推动“鱼旅融合”,开展渔家乐、钓鱼场等等,以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多方努力,蓑衣樊村从“靠水吃水”的单一发展路径,已经逐渐发展为“生态护水、产业活水、民生享水”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格局。
图为蓑衣樊村内优秀湿地生态文明景观
如今,蓑衣樊村不仅是生态旅游的热门打卡地,更是国家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见证着生态、旅游与民生协同共进的美好发展局面,真正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此次对于蓑衣樊村的调研,更将有助于硅小蒜团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下,探索有机结合非遗文化与文旅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后续乡村振兴伟业提供新思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丛丛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