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线翩跹舞童真,绳结镌刻中国情

发布时间:2025-07-14 20: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屠吉莉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丝线织梦,童心结情

2025年7月10日,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丝绸园社区活动室内,一场关于“绳”与“美”的课堂正在展开。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纸韵文心,创意融和”教育关爱服务团成员王小千,以一根根彩色丝线为媒介,带领30余名儿童走进中国结的艺术世界。这场编绳课,不仅是一次手工实践,更是一场传统文化的启蒙之旅。

指尖上的文化课:从绳结到故事的穿越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结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吗?”课堂伊始,王小千以提问开场,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她通过图文并茂的PPT,讲述绳结从新石器时代的“结绳记事”到汉代“绶带”礼仪,再到唐宋“同心结”定情的演变史。当大屏幕出现三星堆青铜器上的绳纹图案时,三年级学生张子轩惊叹:“原来绳子在三千年前就这么厉害了!”

▲图为团队成员介绍编绳基本构造

为了让抽象的文化符号具象化,王小千设计了“绳结寓意猜猜看”环节。她举起一个双钱结,问:“这个像不像两个铜钱叠在一起?它代表什么?”孩子们争相回答:“财富!”“好运!”王小千笑着补充:“双钱结的‘钱’与‘全’谐音,寓意双全美好,古人常把它系在书卷上,祈求学业有成。”五年级的李雨桐若有所思:“那老师编一个送给弟弟,祝他考试满分!”

文化讲解并非单向灌输。王小千引导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绳结元素:窗帘绑带是蝴蝶结,书包挂件是盘长结,连黑板报的边框都用斜卷结装饰。这种“生活化教学”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传统文化就在身边!”

丝线翻飞中的成长课:从混乱到精巧的蜕变

理论课后,编绳实践正式开始。王小千将32名学生分成4组,每组配备彩色玉线、珠针和步骤图解。她先演示基础平结的编法:“左线压右线,右线穿左洞,像这样交替……”孩子们模仿时却状况百出:有的线缠成死结,有的方向编反,急得满脸通红。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编绳

课堂尾声,孩子们举着作品合影。原本杂乱的丝线变成麦穗结、中国结等造型,最复杂的“双钱结”虽不完美,却凝聚着专注与坚持。社区的曹主任感慨:“这些孩子平时玩手机多,今天能静下心编两个小时,真不容易!”

课程的影响还在延续。社区决定将每周三定为“绳结日”,由志愿者延续教学;服务团则留下“编绳工具包”和视频教程,确保活动可持续。更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自发用剩余丝线装饰社区文化墙,红绳缠绕的“爱家乡”三个字,成为丝绸园社区新的风景线。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编绳

丝线虽细,可织星河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编绳课,让32名儿童从“动手”到“动心”,从“学会”到“理解”。当最后一根丝线被系成蝴蝶结,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手工作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创造力的自信,以及对身边人的感恩。

正如王小千在实践日志中写的:“一根绳子的力量,在于它能连接过去与未来,串联童心与文明。”这场发生在丝绸园社区的编绳课,终将成为孩子们记忆中一抹温暖的亮色,而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

撰文 | 包佳林 袁悠 贺雨涵

图片 | 罗舒月 刘舒宁

审核 | 程芳 曾慧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屠吉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