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课堂播慧种,童心巧手探奇境。2025年7月11日的万州初中里,“青春飞扬·科韵渝夏”志愿服务团队带来了水果电池与生气的河豚两门趣味课程,让科学的奇妙在孩子们的指尖流转,让探索的喜悦在他们的眼眸中闪耀,为这个夏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色。
(图为初中班级7月11日大合影)
果酸融金属,微光映笑颜。课桌上整齐摆放着柠檬、铜片、锌片与导线,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学生们专注的脸上。志愿者手把手教大家将金属片插入水果,用导线连接成简单的电路,当小电珠亮起的那一刻,学生们的欢呼声像林间的雀跃鸟鸣。他们小心翼翼地替换着水果,观察电流计的变化,感受着果酸与金属碰撞产生的神奇能量。这微弱的光芒不仅点亮了小小的电珠,更在学生们心中点燃了对科学的好奇之火,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身影,平凡事物里也藏着不平凡的奥秘。
(图为学生用可乐代替“水果电池”发电)
白醋遇苏打,河豚鼓圆腮。教室里,一次性手套、白醋、小苏打、气球和彩笔在课桌上排成一排,孩子们的目光满是期待。志愿者演示着将白醋装入手套,用皮筋扎紧后塞入气球,再倒入小苏打,最后扎紧气球。不一会儿,气球便像生气的河豚一样鼓了起来,孩子们眼中满是惊喜。他们拿起彩笔在“河豚”身上画着圆溜溜的眼睛和花纹,每一笔都充满了想象。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河豚”鼓着圆腮,孩子们的笑声清脆悦耳,这不仅是一次手工制作,更是一场与科学的温柔邂逅,让他们在快乐中感受化学反应的奇妙,在心中种下对科学探索的向往。
(图为实验制作“生气的河豚”场景)
课程落幕意难尽,童趣科学共留存。夕阳的余晖洒在校园的小径上,学生们手中的“河豚”依旧鼓鼓的,脑海里还回荡着水果电池点亮时的微光。这两门课程像两扇窗,让学生们窥见了科学世界的精彩;又像两座桥,连接起他们与未知的探索之路。“三下乡”的脚步会远去,但这份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将永远留在孩子们心中,陪伴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发现,让科学的种子在乡村的沃土上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慧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