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雅琪 姚南平 吴圆月 孙慧雯 杨惠淳 王博 张立昕)为给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打造充实且有意义的假期,解决其 “陪伴难、成长资源少” 问题,2025年7上旬至7月中旬,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七彩假期” 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在吉首大学第一教学楼马院学工办开展系列筹备工作,包含首次全团会议、线上培训及线下备课,以专业与热忱,为湘西儿童假期成长蓄力。
首次会议:锚定方向,凝聚团队合力。首次全团会议拉开筹备帷幕,全体志愿者齐聚一堂。团队负责人王雅琪开场强调,“七彩假期” 是守护儿童成长的重要桥梁,要聚焦孩子情感陪伴、知识拓展需求,用志愿力量填补假期空白。会上明确活动目标,围绕 “知识传授、兴趣培养、心理关怀” 三维服务,规划整体流程,让志愿者清晰知晓使命与方向。副队长姚南平梳理工作板块,从课程设计到安全保障,细化分工,构建 “需求 – 服务 – 反馈” 闭环。志愿者们踊跃交流,结合自身专业,如教育、心理、艺术等,畅谈服务思路,现场氛围热烈,团队协作力与向心力进一步凝聚,为后续工作筑牢基础。
(图为志愿者们召开会议图片。吴圆月摄)
线上培训:专业赋能,提升服务质效。紧随会议,实践团开展线上培训,邀请儿童教育专家、资深志愿者授课。培训围绕 “儿童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施” 等主题展开。专家结合案例,讲解如何识别儿童情绪、建立信任关系,让志愿者掌握科学沟通方法;分享创意课程模板,如 “传统文化手工课”“趣味科普实验” 设计思路,拓宽课程开发视野。互动环节中,志愿者在线提问,就 “如何引导内向儿童参与活动”“课程时长如何适配儿童注意力” 等困惑求解,讲师耐心答疑,形成知识交流与经验传递的良好氛围。培训后,志愿者反馈收获颇丰,专业知识与服务信心双提升,为精准服务儿童储备 “能量”。
(图为 团队志愿者进行试讲。王博 摄)
线下备课:打磨细节,筑牢课程根基。线下备课环节,志愿者们分组行动,依据培训所学与儿童需求,深耕课程内容。课程组围绕 “七彩” 主题,将红色教育、科学探索、艺术创作等融入备课:红色故事组反复打磨讲解词,力求用生动语言传递信仰力量;手工课程组精挑材料、设计步骤,确保趣味与安全兼顾。备课现场,志愿者们相互研讨、试教,从课程导入到互动环节,逐一审视优化。安全保障组同步规划,细化活动场地安全预案、行程安全措施,为课程落地筑牢 “安全网”。每一份教案、每一次演练,都凝聚着志愿者的用心,只为给孩子呈现 “有温度、有质量” 的假期课堂。
(图为 志愿者们的集体合照。王博摄)
此次系列筹备工作,让 “七彩假期” 志愿服务从理念迈向实操。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将以完善的筹备、专业的服务,奔赴儿童身边,用青春行动点亮假期,让 “七彩” 光芒照亮童心成长路,书写高校志愿助力儿童发展的温暖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圆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