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课堂:武汉晴川学院青年大学生用行动让“传承”活在校园

发布时间:2025-07-14 18: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菁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王菁 张岳淏) 传统文化是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精神密码。如何让这份珍贵遗产在青春校园焕新光彩?武汉晴川学院晴梦逐光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用一场场“传统文化进课堂”实践给出了答案。在南阳镇爱心托管班的课堂上,他们以书法、朗诵、武术为载体,让传统文化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焕发鲜活生命力。

书法课上,志愿者周然俊正耐心示范毛笔握法,“擫、押、钩、格、抵”五字诀被他拆解成通俗的动作指引:食指按压、中指钩住、无名指抵住,拇指与食指配合形成稳固又灵活的姿势。他穿梭在课桌间,手把手帮孩子们调整手指位置,“掌心像含着颗鸡蛋,不紧不僵才好发力”。从最基础的“点”画练起,孩子们看着毛笔在宣纸上落下的痕迹,有的如高峰坠石厚重,有的似流萤掠水轻盈。当孩子们的横画渐有“起、行、收”的节奏,竖画能区分“悬针”与“垂露”时,笔墨间流淌的已不仅是汉字之美,更是文化根脉的接续。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朗诵教室里,志愿者王启发带领孩子们诵读《黄河颂》的声音清亮激昂。课上,他先为孩子们梳理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文化符号意义,再从气息控制、情感表达入手,引导孩子们理解文字背后的家国情怀。从最初的羞涩跟读,到后来饱含深情的呐喊,孩子们用声音传递着黄河的磅礴气势,也让民族精神中坚韧不屈的基因,在稚嫩的胸膛里悄然扎根。

武术课堂上,周然俊的抱拳行礼拉开课程序幕,五步拳的刚健之美就此展开。教学从根基打起,他示范掌与拳的握法:“掌要展如平川,指尖聚力;拳需紧似握石,拇指内扣。”孩子们模仿着抬手、握拳,在他逐人调整手型的细致指导中,感受“掌含正气、拳藏力量”的讲究。弓步与马步练习时,“前腿屈如弓,后腿蹬如弦”“开步如骑马,屈膝似坐凳”的口诀响彻课堂,孩子们虽额头冒汗,却个个腰背挺直,稚嫩的力道里透着不服输的韧劲。

在这场由大学生志愿者主导的文化传承实践中,没有生硬的知识搬运,只有充满青春气息的对话。武汉晴川学院的学子们用笔墨、声音与拳脚,为孩子们搭建起触摸传统文化的桥梁,也让人们看到:当青年力量投身传承事业,古老文化便能在校园沃土中持续生长,在代际接力中熠熠生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