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青塘村的振兴脉动:长安大学青年学子深入走访,粽香里的乡愁与希望

发布时间:2025-07-14 18: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熊廷娴雅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长安大学赴山西吕梁“渭水启航,绘梦青塘”支教队走出课堂,深入山西省吕梁市前青塘村的街巷农舍与产业一线,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扎实的乡村振兴走访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怀揣求知热忱,倾听村民心声,力图以青年视角描绘乡村发展的真实图景。

实践队员走入乡间田野

本次调研紧扣乡村振兴的核心关切。队员们分组行动,通过面对面的亲切访谈和细致的实地观察,围绕五大关键领域深入探寻:蓬勃发展的特色粽子产业成为首要焦点。队员们走进生产作坊,与从业村民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这一“舌尖名片”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到销售渠道的全链条运作,挖掘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潜力与实际面临的挑战,探索如何将“小粽子”做成“大产业”。

支教队员参观村民粽子公司   村民的生计与未来同样牵动人心。调研中,队员们仔细询问村民当前的经济来源、工作状况与收入水平,并特别关注其子女的就业或求学去向,试图理解代际职业选择背后乡村人才流动的深层逻辑。

  支教队队员与村中年轻人进行交流   测量乡土的温度,队员们用心聆听村民对家乡变化的切身感受,记录他们对生活便利度、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以及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满意度,真实捕捉基层民众的幸福感与期盼。

支教队队员对前青塘村民进行访谈

前青塘村风貌

聚焦青春力量,队员们深入探访村中年轻人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数量比例、主要活动轨迹(是在村内创业就业,还是外出务工求学)、面临的现实困难以及对家乡未来发展的看法与建议。

支教队队员积极走访

走访过程中,村民的淳朴热情深深感染了队员们。粽叶的清香伴随着真诚的交流。村民赵大爷(化名)一边指着地上晒干的粽子叶,一边向队员介绍:“这几年村里路好走了,水也方便了,日子确实有奔头。就盼着这粽子名气再大些,销路再广些,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来干!”谈及子女,不少村民眼中流露出关切与期望交织的复杂情感。对于村容村貌的改善,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村民们普遍表示认可。大家也对粽子产业寄予厚望,视其为带动全村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然而,如何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成为调研中反复被提及的深层课题。

支教队员与粽子公司员工进行交流

民风纯朴的前青塘村

“深入乡土,方知振兴之重;倾听民声,乃见前行之路。”本次“渭水启航,绘梦青塘”支教队的调研,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更是青年学子与乡土中国的深度对话。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耳朵倾听乡音,用纸笔记录真实,收集了大量宝贵的一手信息与思考。后续支教队将系统梳理本次调研成果,形成详实的报告,力求为深入分析前青塘村的发展现状、挖掘其独特优势、诊断其面临挑战,尤其是探索特色粽子产业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贡献来自青年学子的视角与智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廷娴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