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大学子赴平和坂仔探访林语堂故居——感悟大师根脉与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5-07-14 18: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江静雯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7月6日下午,霞光浸润着平和县坂仔镇民主村的青砖古厝。黎明职业大学土建学院“青春赋能,筑梦坂仔”实践队师生一行踏入了蜚声中外的林语堂故居,开启了一场深度浸润式的文化寻根之旅。

▲图为师生参观故居庭院

在平和县林语堂研究会常务理事林秀艺女士的引领和生动讲解下,实践队师生们踏上了探寻林语堂先生生命足迹的旅程。从先生启蒙教育的起点——铭新小学教室旧址,到承载其童年记忆的故居院落,再到馆藏丰富的林语堂文学馆,师生们细致参观,用心感受。文学馆内珍藏的60余部林语堂著作、珍贵手稿与书信,特别是《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等传世经典,无声地述说着他融通中西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在语言沟通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林秀艺深情阐释了故乡山水文化对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博大胸怀的深远滋养,让大师的形象在故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鲜活起来。

▲图为林秀艺理事为师生讲解

故居庭院内,一座以林语堂倾注心血研发的“明快中文打字机”为灵感设计的艺术台阶引人注目。拾级而上,师生们仿佛触摸到了大师创新思维与智慧的脉搏。台阶墙面上镌刻的林语堂心声——“我的家乡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以其朴质而滚烫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在场学子的心。庭院中央,林语堂先生的雕像巍然伫立,目光深邃,永恒凝望着这片令他魂牵梦萦的故土。

▲图为“明快中文打字机”为灵感设计的艺术台阶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结合所学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知识,对林语堂故居的展陈空间、参观动线及视觉导视系统进行了细致观察与记录。针对展厅布局较为传统、互动性不足等问题,队员们提出了优化空间流线、增设多媒体互动展区的初步设计方案,并结合林语堂“中西融合”的文化理念,构思了更具沉浸感的文化体验空间。实践队还就设计构想与馆方进行了深入交流,获得了积极反馈。

此次坂仔之行,是黎明学子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土、用心灵对话先贤精神的深刻实践。同学们深刻感悟到,林语堂先生的一生,是扎根故土与拥抱世界的壮丽诗篇。故乡坂仔孕育了他包容开放的视野;其双语写作、打字机发明等文化创新,更彰显了将中华智慧推向世界的勇气。大家纷纷表示,真正的“赋能”与“筑梦”,始于对本土文化的深厚认同,成于开放汲取人类文明精华,更在于以创新精神回应时代需求。追寻大师足迹,就是要传承那份立足乡土、心怀天下的赤子情怀,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踏响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明快”节奏。

(通讯员:江静雯 谢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静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