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朱晓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大儒周敦颐的《爱莲说》流传千年,其蕴含的君子风骨与德善精神至今熠熠生辉。近日,星火同心突击队成员走近周敦颐第33代族裔周兆弼,听这位89岁老人讲述家族文化传承故事,探寻《爱莲说》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延续脉络。
族裔传承:德善文化浸润百年
生长于龙江苏溪的周兆弼,自幼浸润在深厚的周氏文化底蕴中。苏溪周姓世代以《爱莲说》中的“德善”文化为核心价值观,在长辈言传身教下,周兆弼从小熟知先辈事迹,对周敦颐思想有着深刻理解。
尽管已近九旬高龄,周兆弼依然精神矍铄,活跃于当地各类文化活动中。在德善文化研学活动现场,他常以一头白发的老者形象,向年轻一辈详解家族历史与文化内涵。“我们周氏讲究‘暇观’‘直举’,就是要登高望远,培养栋梁之材。”他认真授课的身影,成为苏溪周氏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也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训践行:从文字到生活的坚守
在专访中,周兆弼详细解读了周氏家训与《爱莲说》精神的内在联系。他介绍,周氏家训源自周敦颐教诲,“出淤泥而不染”是核心准则,勉励后人涵养高洁情操、坚守清正底线。家训中“笑言休苟且,礼法不容紊”的训诫,更要求族人言行有尺、自尊自律,明辨是非曲直。
图为周先生向突击队成员讲解周氏家族族谱
图为周先生向突击队成员讲解周氏家训以及《爱莲说》内涵
薪火相传:让千年莲香飘向未来
谈及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期望,周兆弼神情庄重:“时代在变,但《爱莲说》的精神永远不过时。”他希望年轻族人能通过文化讲座、爱莲主题活动等形式,深入感受家族文化魅力,将德善精神融入生活与工作,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此次对话让突击队成员深切感受到,《爱莲说》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文字流传,更在于一代代族人的践行传承。这份源自周氏家族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干净、正直、坦荡”的内核,正跨越千年光阴,成为更多人共同的精神追求。正如周兆弼所言,千年莲香未散,这份文脉传承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图为周先生跟突击队成员的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晓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