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材料学院“华小材”水利遗址实践队探访黄河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7-14 20: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少茹 王雅靖 郑凯琦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溯黄河文明之源 悟千秋治水之道

——材料学院“华小材”水利遗址实践队


为了系统学习黄河治理经验与科技发展,提升对水利工程认知。7月2日,材料学院“华小材”水利遗址实践队赴黄河博物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实践活动,重点调研黄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脉络与技术发展。

黄河博物馆作为系统展示黄河自然概况、灿烂文化、历代水患治理及当代开发治理成就的核心场馆,是学习与研究黄河治理不可替代的重要平台。博物馆通过实物展陈、工程模型和数字沙盘等形式,完整呈现了从古至今的水利工程技术演进。

▲图为实践队在黄河博物馆内合照

在水利工程专题展区,实践队队员们详细参观了历代代表性水利设施。队员们驻足于东汉“汴渠”引黄灌溉工程的复原模型前,讨论了其精巧的渠道设计、闸门控制等早期水资源利用技术,理解了古人如何因地制宜解决引水灌溉难题。在明清时期“束水攻沙”治河方略的工程示意图前,队员们结合史料记载,剖析了利用水流自然动力冲刷河道淤沙这一传统治黄技术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贡献。在现代水利成就展区,实践队重点学习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动态演示模型。通过模型模拟运行和讲解员的细致解说,队员们详细分析了小浪底工程的核心功能——“调水调沙”运行机制。该机制通过科学调控水库下泄水流的流量、含沙量及过程,有效冲刷下游主河槽淤积泥沙,维持中水河槽行洪能力,是当代黄河治理实现从被动防洪向主动调控、科学管理转变的关键技术典范。

▲图为队员讲解部分水利工程

▲图为队员学习各个时期水利建设

“华小材”水利遗址实践队此行,溯的是黄河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之源,悟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治水之道。队员们不仅收获了丰厚的专业知识,更在思想深处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实践感悟转化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传承先辈智慧,勇攀科技高峰,将青春汗水挥洒在守护母亲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撰文 | 马少茹 王雅靖 郑凯琦

图片 | 曹歌 高佳钰

一审 | 席恒哲

二审 | 史然 

三审 | 郭莹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凯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