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艺起点树”突击队对话裹蒸粽非遗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5-07-14 18: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西施 杨玉婷   阅读 3.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钟西施 杨玉婷)2025年7月10日,广州商学院“青艺起点树”突击队一行,走进肇庆市端州区肥仔伟裹蒸店,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肇庆裹蒸粽代表性传承人梁伟明,展开深度对话,探寻非遗技艺背后的传承密码与创新路径。此次探访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更让年轻学子直观感受到传统技艺在当代的“活态传承”魅力。

梁伟明详解裹蒸粽严苛制作工艺

走进肥仔伟裹蒸非遗传承基地,琳琅满目的裹蒸粽映入突击队员们的眼帘,董事长梁伟明详细讲解到,一枚地道的端州裹蒸粽,其精粹始于严苛选材:清香的冬叶需妥善保鲜,颗颗绿豆必须经泡发与去皮,糯米与猪肉的甄选更是丝毫不能马虎。包裹成型是技艺的核心,粽叶在巧手中翻飞,最终塑成规整挺括的五角形状,这独特的形态正是端州裹蒸粽的标志。最后,以山泉水浸润,入大锅猛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煨,长达八小时的耐心守候,方成就其独有的软糯绵密与醇厚风味。“每一步都是时光沉淀的讲究,”梁伟明强调,“传统工艺是根基,卫生安全更是生命线,我们要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品出真味。”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董事长梁伟明

图为董事长梁伟明介绍裹蒸粽制作

图为董事长梁伟明展示裹蒸粽样貌

梁伟明分享半世纪坚守与创新

裹蒸粽的香气,早已融入梁伟明的生命脉络。自幼受家族熏陶,耳濡目染间习得技艺精髓。九十年代,他进入酒店行业锤炼裹蒸粽制作技艺。凭着对传统的坚守与发扬光大的热忱,他随后创办食品厂,并于2000年敏锐抓住肇庆旅游发展的契机,积极推广,使裹蒸粽从地方美食跃升为广受游客青睐的肇庆名片。面对“裹蒸粽难学难包”可能导致的传承断层,梁伟明创新性地建立系统培训,通过持续培训,他将复杂的技艺分解传授,确保这门古老手艺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为传承培育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图为肥仔伟公司简介及证书

研学活动与口味创新吸引年轻一代

如何让年轻一代不仅记住,更能爱上并传承这份传统?梁伟明交出了创新答卷。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创立了裹蒸粽制作技艺研学团,吸引众多青少年走进作坊。与此同时,梁伟明深谙“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之道。在牢牢守护经典咸香风味这一灵魂的同时,他带领团队勇于探索,开发符合现代健康理念与年轻人口味偏好的新式裹蒸粽,让古老技艺焕发时代新彩。

图为董事长梁伟明向队员介绍裹蒸粽口味

广州商学院“青艺起点树”突击队此行,不仅是一次深入的非遗探访,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匠心对话。非遗传承绝非制作静态的“文化标本”,而是紧握在每一代人手中、亟待被赋予时代新生的活态脉络。当青春力量与传统智慧碰撞融合,裹蒸粽这一承载着烟火与乡愁的岭南瑰宝,其薪火相传的未来,愈发清晰可期,醇香绵长。

撰文 | 钟西施 杨玉婷

图片 | 刘姝彤

审核 | 邹羽斐 董志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玉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