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天高燕飞突击队走进湛江雷州足荣村探寻发展与传承之道

发布时间:2025-07-14 15: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凤怡   阅读 5.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713日,岭南师范学院天高燕飞突击队前往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足荣村开展调研,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形式,聚焦 “传统工艺传承困境” 与 “产业升级需求” 的现实矛盾,为乡村振兴中 “发展与传承的平衡之道” 寻找破题思路。

 

▲图为调研组采访足荣村委会陈先生(戴若浠 摄)

夏日的足荣村,阳光透过桉树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甘蔗田特有的清甜气息。突击队调研组的队员们首先来到足荣村村委会,与村委会工作人员陈浩坚展开了深入交流。他介绍道,茂德公集团2003年入驻时曾提供200~300个就业岗位,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本村岗位留存约4~6成。目前,足荣村因自然条件限制、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无法像沿海村庄那样发展高效农业。因此村民们多年来一直以种植桉树、甘蔗为主,目前桉树产业颇具规模,种植面积达5000亩。“这些作物成本低、收益稳,对我们这样的村子来说,是最现实的选择。”

 

▲图为调研组和陈先生合影(戴若浠 摄)

调研组组长刘凤怡问到雷州葛布等传统手作技艺时,陈浩坚的眉头微微蹙起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手作技艺收益低,所以没有什么年轻人学这个。像葛布这些传统手作技艺,并没有具体在某个村子里发展,技艺传承人在少数,想要传承也困难。”他进一步解释,葛藤种植产量有限,一亩地的葛藤未必能满足制作一件衣服布料的需求,手工纺织耗时较长,成本较高,但成品收益却较低,因此难以传承。对于村子的规划方面,他对队员说到:“我们村集体正打算建一个农贸市场,再搞搞直播带货,先把产业基础打牢了,才有底气谈其他的。”据介绍,直播带货将主要围绕本地甘蔗、凤梨等农产品展开,希望通过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村民收入。

 

▲图为调研组观察古法酱油制作(余诗晴 摄)

茂德公大观园,这座坐落于足荣村的文化地标,已然成为雷州文化最为鲜活的展示窗口。突击队队员来到了茂德公大观园,沉浸式感受雷州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手作博物馆的葛布、形态各异的石狗雕刻、开阔的古法酱油阳光晒场…… 每一件展品、每一处场景,都凝结着雷州先民的无穷智慧,也彰显着传统工艺在当代传承中的蓬勃活力。据大观园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园区的人流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与活动驱动特征。每逢手作节等特色活动,或是节假日期间,便会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园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然而在平日,人流量则相对较少。这一现象既凸显了特色活动对文化传播与旅游推广的强大带动作用,也为园区未来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与挑战 。

 

▲图为调研组组长刘凤怡采访足荣村儿童小冼(戴若浠 摄)

足荣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新生代都随父母外出读书,对乡村的传统文化并不熟悉,但足荣村对教育重视,保留了好学的传统。调研组来到木荣小筑时,对当地的两个儿童进行了采访。读三年级的小冼在广州上学和生活,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到足荣村。在组长刘凤怡问到村子里的手作艺术和昌公书局时,他说:“并不清楚,只是在大观园博物馆里见过。但是我和弟弟经常在昌公书局看书”

 

▲图为调研组队员在向足荣村村民了解调研内容(戴若浠 摄)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足荣村在发展与传承之间的挣扎。茂德公集团带来的就业岗位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但岗位饱和后的劳动力外流现象又凸显了乡村产业的单一性;村集体规划的产业升级项目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也让传统手艺的传承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像足荣村这样的乡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文化传承问题。”调研组组长刘凤怡行动结束后说道。而组员李彦潼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提出“非遗+文创”、依托农贸市场与直播带货等建议带动足荣村经济发展,希望为当地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凤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