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董店乡赵楼小学的教室里迎来了特殊的“老师”——山东大学助翔支教调研团青禾豫长支教队和睢光童行支教队。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孩子们好奇的眼眸中,也照亮了桌上的教具、画纸与折纸,一场充满期待的支教之旅正式启航。全天课程以丰富的内容与热烈的互动,让“初识”成为一段鲜活而温暖的记忆。
多元课程搭建成长平台,开启探索新体验
当日课程涵盖知识启蒙、兴趣素养、科学探索、成长支持等多个维度,为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
在知识启蒙类课程中,普通话课通过发音技巧讲解与绕口令游戏,帮助孩子们掌握语言规范;古诗课从文体演变延伸到个人积累,助力文化素养提升;二十四节气课结合谜语、古诗与歌谣,让传统智慧深入人心;文物探索课则以九龙杯为切入点,通过模型展示与原理讲解,激发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兴趣素养课程同样精彩纷呈。画画课以“世界”为主题,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从现实风景到想象中的宇宙,创意作品层出不穷;折纸课由孩子们投票选择模型进行手工制作,锻炼动手能力;音乐课通过《赛马》《百鸟朝凤》等作品引入,介绍民族乐器与音乐特色,更带领孩子们学唱《敕勒歌》,浸润艺术氛围。
科学探索类课程注重激发好奇心。望远镜课通过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对比实验,结合手工制作放大镜,让孩子们直观理解光学原理;认识科学课从生活现象入手,用露珠、彩虹等案例解读科学本质,鼓励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创造性思维课则通过案例引导,帮助孩子们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意识。
成长支持课程聚焦心灵成长。情绪管理课借助《头脑特工队》片段,讲解情绪调节方法,更鼓励孩子们分享心事,促进情感交流;安全教育课围绕校园、交通、用电及防溺水等主题,传授安全知识与应对措施,强化防范意识。
当日最后一节“时空信箱”课成为温馨收尾——孩子们收到来自各地“童年守护官”的来信,并提笔回信。字里行间,既有对个人爱好的介绍,也有对外部世界的向往,更有对未来的憧憬,一封封书信成为跨越时空的友好纽带。
支教首日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师生互动与同伴协作中,更蕴含在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过程里。这些课程如同播撒的种子,正慢慢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滋养他们的成长。
支教团队将带着首日的经验继续前行。期待明日课堂上,孩子们笑着喊出的“老师好”能如老友问候般自然。正如志愿者们所言:“我们教他们看世界,他们却在教我们如何热爱世界。”这场双向成长的旅程,正在一个个靠近的瞬间里,书写着支教的真正意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