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涵养多元能力 青春志愿赋能乡村教育——武昌理工学院田野新青年星火辰光志愿团授课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4 22: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洪斯宇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洪斯宇 罗欣苒 报道 摄影 冯昱翰 张盛隆)为丰富乡村学生暑期生活,提升综合素养,武昌理工学院田野新青年星火辰光志愿团近日在乡村小学持续开展特色课程教学活动,通过普通话正音、古诗文化解读、趣味表演互动等多元化课程,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彭媛琳教授普通话正音

普通话正音课程聚焦乡村学生平翘舌、鼻边音发音难点,由志愿者彭媛琳执教。课堂上,志愿者彭媛琳选取“知”“吃”“诗”等平翘舌代表字及“南”“兰”“宁”“林”等鼻边音易混字例,通过对比发音口型、拆解发音部位等方式讲解要领。结合“四是四,十是十”“牛郎恋刘娘”等针对性绕口令设计分层训练,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辨析差异;同时融入日常对话场景,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发音规范,逐步提升语言表达的标准性。

▲图为洪斯宇教授古诗中的美食

“古诗中的美食”课程由志愿者洪斯宇主讲,以诗词为载体搭建文化与生活的连接桥梁。课程选取《悯农》《过故人庄》等包含饮食元素的经典诗作,在讲解诗句含义的同时,延伸介绍“禾下乘凉梦”的稻作文化、“故人具鸡黍”的传统饮食礼仪。设置“诗句猜食材”互动环节,让学生根据“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等诗句推测对应美食,结合图片展示加深认知。课程既强化了古诗背诵与理解能力,又引导学生从饮食角度感知传统文化内涵。

▲图为宋文清教授表演课

志愿者宋文清主导的趣味表演课以“你画我猜”小游戏为核心,创新开展团队协作训练。课程将学生分为五至六组,每组轮流选派代表根据动物、职业、成语等指定主题进行绘画表现,其余组员通过观察画面线索猜测内容。在“画成语”环节,学生用简笔线条呈现“鸡飞狗跳”“龙腾虎跃”等场景,组员通过联想与讨论达成共识。宋文清引导各组在游戏中明确分工,在轻松氛围中锻炼观察力、表现力与团队配合度,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效率与协作意识。

▲图为同学们积极举手参与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到武昌理工学院田野新青年星火辰光志愿者郭富丽,她表示:我们将会通过系列课程通过贴近乡村学生需求的设计,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实现寓教于乐;将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以更精准的服务助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用青春行动践行教育帮扶的责任担当。(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洪斯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