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政法学院“兵帼玫瑰绽边疆,同心铸牢民族魂”团队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九团开展民族团结帮扶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4 22: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郝静蕾   阅读 4.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郝静蕾、李润、蒋天、王宇涵、麦迪乃姆·阿卜来提、王佳为)7月14日,新疆政法学院“兵帼玫瑰绽边疆,同心铸牢民族魂”民族团结实践服务团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九团的吉祥社区与东莞社区,携手社区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开展帮扶,用实际行动书写民族团结的温暖注脚。

社区帮扶:用行动传递温度。夏日的社区,因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格外热闹。他们身着统一队服,带着精心筹备的物资,穿梭在吉祥、东莞两社区的巷道。敲开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的门,志愿者们迅速融入,围坐在民族风格的炕边,与居民唠家常,倾听生活的不易与期待。针对孩子学习难题,志愿者变身“家教”,用知识为成长助力。

▲图为帮扶家庭与团队成员亲切交谈

照片定格下诸多动人瞬间:志愿者递出物资时,孩子眼中的光亮;与居民围坐交流,彼此相视而笑的温馨;搬运物资时,齐心协力的默契。这些画面,是青春与民族团结的交融,让帮扶不再是简单的物资给予,而是心与心的靠近,让少数民族家庭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图为团队负责人郝静蕾和帮扶家庭交流

对话社工:凝聚多元合力。帮扶行动背后,社区工作者是默默的协调者与支持者。参与联动的女性社区工作者古再丽奴尔·艾根在采访中,分享了她的深刻感受。“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给社区民族团结工作带来新活力。”她谈到,志愿者们的热情与真诚,感染着社区里的各族居民。从前期筛选帮扶家庭,到入户开展服务,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紧密配合,“我们熟悉居民情况,志愿者有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两者互补,让帮扶更精准、更有温度。”

谈及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她感慨:“在社区,民族团结就是日常里的互帮互助。这次帮扶,不同民族的志愿者与居民交流,打破隔阂,传递的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信念。”她认为,这样的行动不仅帮困难家庭解难题,更在社区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居民看到年轻人这么用心,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也更强了。”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工作者古再丽奴尔·艾根交谈

青春赋能:点亮团结火种。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此次行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实践体验,更是对民族团结的深刻认知。从最初对民族文化差异的忐忑,到与居民相处后的自然融入,他们在帮扶里读懂“共同体”的含义。“原来民族团结离我们这么近,一个微笑、一次倾听、一份帮助,就能传递力量。”一位志愿者的心声,道出青春群体的感悟。

这场社区帮扶,是青春力量赋能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少数民族居民,在互动中编织起团结的纽带。它让民族团结从理念,落地为社区里的真实帮扶、真诚交流;让青春担当,转化为守护“民族一家亲”的实际行动。

▲图为帮扶团队与帮扶家庭合影留念

当青春身影走进社区,当帮扶行动传递温暖,民族团结的图景愈发清晰。这一段段社区里的帮扶故事,是青春与责任的交织,是多元力量共筑团结的见证。未来,这份青春火种,必将继续在民族团结的征程中燃烧,照亮更多心灵,汇聚成推动民族和谐发展的磅礴力量,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旋律,在社区、在社会,久久回响、熠熠生辉。

撰文 | 郝静蕾

图片 | 王佳为

一审 | 麦迪乃姆·阿卜来提

二审 | 李润

三审 | 王宇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郝静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