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纸承古韵,巧手育童心——湖南一师志愿者折纸课绽放乡村美育之花

发布时间:2025-07-14 22: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雨阳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王舒 梁丽)彩蝶振翅欲飞,灵蛙跃然掌上。7月10日,浏阳市金刚镇昭明完全小学的课堂化身创意工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一师青衿,昭明传薪”团队志愿者李莎执教的趣味折纸课,正悄然践行着美育的深层内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当指尖在方寸彩纸间翻飞流转,传统文化之美与孩童创造力在此刻交融共生。

“折纸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智慧与美学的千年结晶。”志愿者教师李莎开宗明义。课程巧妙融合文化认同与审美启蒙:从“中国折纸起源”的文化溯源,到窗花、千纸鹤承载的情感寓意,孩子们在聆听中感知器物背后的精神温度。她一边说,一边拿起彩纸示范:“你们看,这纸边折完可能有点尖,可不能像小刀子一样挥;彩笔是画花纹的,可不能放进嘴里哦。”细碎的叮嘱,悄悄把规矩和责任种进了孩子们心里,让他们知道,创作美的时候,也要懂得爱惜自己和身边的一切。

课堂上,专注是最美的风景:有的孩子屏息调整折痕,有的对着作品轻轻吹气,仿佛能助它“活”过来。当孩子们掌握基础技法后,志愿者李莎鼓励大家自由创作——给蝴蝶添上彩笔绘制的花纹,将青蛙折成不同尺寸,甚至几人合作拼出“昆虫乐园”。展示环节里,孩子们举着作品雀跃分享:“我的蝴蝶有彩虹翅膀,像从画里飞出来的!”稚嫩话语中,藏着对美的独特理解。

一张彩纸,折叠的是技法,传递的是文化,扎根的是美育。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们以手工课为纽带,让乡村孩子在指尖实践中触摸传统、感知美、创造美。当最后一只“蝴蝶”被夹在课本里,最后一只“青蛙”被放进书包,那些在课堂上萌发的对美的向往,已悄然成为滋养心灵的养分,让美育的种子在乡土间生根发芽,静待长成守护文化根脉的繁枝茂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