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徐一刚 奚佳男 曹骏坤) 近日,湖北文理学院“青春机械”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来到湖北十堰市房县中坝乡中坝学校,为当地小学生讲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的崛起之路。这场“两弹一星”暑期宣讲,让孩子们在老故事与新成就的交织中,触摸祖国科技发展的脉搏。
活动伊始,志愿者向小朋友们展示一张蘑菇云的照片,上面赫然写着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随后的图片里,1967年氢弹空爆、1970年核潜艇下水的画面依次展开。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比美苏快得多。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图为志愿者向小朋友们展示一张蘑菇云的照片
改革开放后,秦山核电站的图片让课堂亮了起来。志愿者告诉小朋友们1991年,中国大陆第一座自主核电站发电,就如同给国家安上了‘清洁能源心脏’。然后志愿者介绍到“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模型,这是中国造的‘核电名片’,每年能少排6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3万公顷树。
图为志愿者介绍中国大陆第一座自主核电站
紧接着,志愿者讲述邓稼先等一些传奇人物的故事,有的放弃国外优渥条件,隐姓埋名扎根戈壁,有的甚至牺牲在岗位上。这就是‘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志愿者讲述邓稼先等一些传奇人物的奉献精神
从“四个一切”到“强核报国、创新奉献”,这些精神代代相传。当看到年轻科研人员在“人造太阳”装置前忙碌的照片时,孩子们若有所思。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齐声念着“强核报国”,眼神明亮。这场宣讲,让核工业的奋斗史住进了孩子们心里,更让“两弹一星”的精神种子,悄悄发了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骏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