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知青馆忆峥嵘岁月,祭周春山承奋斗精神——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第六师一〇三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4 22: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穆晓央 苏佳莹 金伟杰   阅读 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穆晓央 苏佳莹 金伟杰) 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学子们追寻红色足迹的热忱。石河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第六师一〇三团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第六师一〇三团知青馆与周春山墓地,在历史的回响中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精神研学之旅。

图为实践团抵达知青馆

推开知青馆的大门,仿佛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泛黄的老照片里,知青们扛着锄头在田埂上前行,笑容在阳光下格外灿烂;锈迹斑斑的煤油灯、磨得发亮的镰刀、带着补丁的劳动服,每一件静静陈列的老物件,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把青春献给边疆”的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知青们响应国家号召,告别家乡、扎根兵团,在戈壁荒滩上开垦良田、建设家园的动人故事。从平整土地到兴修水利,从教书育人到传播技术,一代知青用汗水与坚韧,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青春答卷。​

图为实践团聆听讲解员讲解补丁的衣服的背后的故事

图为讲解员讲述留存的知青文学题材的文稿

“他们用肩膀扛起了时代的重任,这种担当精神太让人震撼了。”实践团成员轻抚着展柜里的知青日记,字里行间的赤诚与执着令人动容。馆内的互动展区里,复原的田间劳作场景,让大家仿佛置身其中,真切感受到当年知青们“战天斗地”的豪情与乐观。​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知青日记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馆内陈列

离开知青馆,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周春山墓地与纪念馆。苍松翠柏环绕间,周春山烈士的墓碑庄严肃穆。全体成员列队肃立,向这位为团场建设献出年轻生命的英雄深深鞠躬。纪念馆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还原了周春山从普通战士成长为模范干部的历程:他带领群众不分昼夜奋战在田间;在突发险情时,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最终,他因积劳成疾,倒在了心爱的团场土地上,年仅27岁。

图为实践团成员献礼默哀

“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奉献的宽度可以无限。”实践团带队老师的话语引发大家共鸣。成员们纷纷表示,周春山用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当代青年的前行之路。​

此次参观学习,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科普,更是一场直抵心灵的精神洗礼。实践团成员们在返程途中热烈讨论,从知青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的抉择,到周春山“一心为公”的坚守,大家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同样需要这种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前辈们用双手把荒原变成了粮仓,今天的我们,要用知识和创新让乡村更美好。”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把感动化为行动,在接下来的电商实践中深入田间地头,用专业所学助力团场乡村振兴,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绚丽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佳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