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兴产业 实践助农绘新篇——华中农业大学学子赴神农架冷水鱼产业乡村振兴暑期助农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4 23: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闫冉 刘孟绚   阅读 72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7月12日至13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智链渔码•VR云览——长坊村冷水鱼产业数智化建设暑期助农”实践队在李芳芳老师的带领下奔赴神农架林区宋洛乡长坊村,了解并体验冷水鱼繁育技艺,访谈当地养殖户,接触当地其他特色产业,以数智技术助力当地产业升级、扎根乡村振兴筑牢实践根基。

鱼池环水访技师智养提质促产业

走进神农架林区宋洛乡长坊珍稀鱼类繁育研究中心,养殖区的循环水设备正嗡嗡运转。

“以前可不是这样。”研究中心负责人董晓明摸索着池边的温控仪,“起初我们是小型传统养殖,鱼苗死了一茬又一茬,成活率上不去。”

2021 年,研究中心团队赴华中农业大学学习后,引入智慧农业循环系统,在专家指导下搭起规范化体系——水质调控、投喂标准全流程优化,鱼苗成活率也从最初的10%-20%大幅提升至70%-80%,养殖效益实现质的飞跃。

谈及养殖周期,董晓明表示,3 到 9 月得铆劲育肥,让鱼攒够脂肪过冬;而10 月后鱼开始冬眠,不再吃食,就得天天盯着水质,一点缺氧都可能出乱子。

董晓明介绍冷水鱼养殖方法 闫冉摄

接着,董晓明来到池边,指导实践队队员调试供氧设备,“看这指针,氧气够了鱼才欢实。”队员们围在投喂区,学着控制饲料量,指尖的饲料撒下去,鱼群涌来的水花溅在鞋上。此行此景,既有技术从实验室到鱼塘的落地,更有标准化养殖的接力,让这池活水,持续奔涌着希望。

队员体验投喂冷水鱼 闫冉摄

队员调试供氧设备 闫冉摄

鱼池映舍访庄主鱼旅相融带乡邻

村民昝小云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起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长丰庄园,靠着冷水鱼养殖、经营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聊起投身冷水鱼产业的缘由,昝小云指着远处的山:“咱这儿水常年二十来度,凉得正好,冷水鱼本就是当地宝贝。后来瞅着村里游客多了,就想着建民宿,把鱼和旅游凑一块儿,既能让客人尝鲜,也能带动乡亲。”

昝小云分享建设庄园历程 闫冉

说到投资建设庄园的难处,由于长坊村位于深山,村里路不好走,资金与条件有限。但昝小云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不急,先挖鱼塘养着鱼,再慢慢盖民宿,最后才琢磨着研发鱼菜,一步一步顺过来的。”

关于民宿经营与冷水鱼养殖的平衡,昝小云表示,头几年全靠家里人搭伙干,各管一摊,忙不过来就调调分工,慢慢就顺了。“最想的还是让周边乡亲跟着挣点钱。现在虽说累,看着客房住满了人,鱼池的鱼卖得好,手里也宽绰了,值当。”

蜜香飘溢访农户数字赋能助推广

长坊村特色产业除了冷水鱼养殖,还有名为“神农云蜜”的百花蜜。

山间养蜂基地的蜜香漫过竹篱笆,长坊村书记周林带着一行人走进一户蜂农家。打开冷库的门,周林弯腰拿起一罐 “神农云蜜”,金黄的蜜液在罐中轻轻晃。

处理完蜂巢的蜂农 闫冉摄

“这是来自高海拔黄金采蜜带的宝贝。”周林的指尖划过罐身,语气里满是骄傲,“咱这儿海拔合适,山花多还没污染,酿出的蜜又纯又甜,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

周林介绍“神农云蜜” 闫冉摄

话锋转到推广难题,周林表示,品质再好,外人不知道也没用,希望实践团队帮忙做个专属二维码印在外包装上,消费者一扫,采蜜环境、制作过程、营养等信息都能直观呈现。​随行的团队技术成员自信满满,表示准能设计出后台内容丰富清楚的二维码,让消费者全方位了解“神农云蜜”的好。

“酒香也怕巷子深”。周林表示:“品质再好,外人不知道也没用。希望实践团队帮忙做个专属二维码印在外包装上,消费者一扫,采蜜环境、制作过程、营养等信息都能直观呈现。”了解到这一需求,实践队员当即表示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所学设计出后台内容丰富清楚的二维码,让消费者全方位了解“神农云蜜”的好。

经本次实践,团队成员刘孟绚感慨,此行深切感受到乡村产业的蓬勃活力,更明白数智技术能为乡土注入多少动能。未来要找准专业坐标,带着责任让青春力量持续扎根乡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轶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