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非遗味,云端助农甜——广州商学院会梦起航客家非遗服务队开启月光糕电商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14 23: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42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广州商学院会梦起航客家非遗服务队深入梅州五华县潭下镇,开展以“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聚焦当地非遗美食——月光糕,通过实地考察、电商直播、文创设计等方式为这道承载着客家记忆的传统糕点注入“数字动能”,助推非遗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活力。

月光里的乡愁:一块糕点藏着客家千年故事

月光糕是客家人的中秋传统美食,相传客家人迁徙到南方后,因南方罕有面粉,便用糯米粉制作“月饼”。但始终做不出理想的“月饼”,后来采用炒熟糯米碾成粉,放适量干果蜜饯加入冷开水和成糯米粉团,再用木槽压制成糕点的办法,终于做出了软糯香甜的“月饼”,因型如月盘,两面呈米白,犹如皎月,故取名“月光糕”。据《(民国)五华县志》载,中秋必用其祭祀。“糕”与“高”谐音,有百事皆高、步步登高之意,寄托了客家人对团圆和睦、平安顺遂的美好愿望。

(图为月光糕)

匠心探秘:工坊里藏着月光糕的“前世今生”

通过实地考察探寻月光糕里的客家匠心,服务队组织队员来到梅州市某月光糕创作工坊,当队员们踏入工坊,糯米粉的醇厚与芝麻的馥郁交织而成的清香,瞬间萦绕鼻尖。一位匠人详解“三蒸三晒”古法:米要选用当年新米,保证其新鲜度和品质,本地黄糖凸显风味,捶打力道关乎口感紧实,力道必须恰到好处,让队员深切感受月光糕制作的传承与讲究。

(图为探访现场)

访谈厂长:解码月光糕的匠心传承与温情密码

“原来一块小小的月光糕,要经过这么多工序。”同行小伙伴感叹道。服务队紧接着采访了月光糕工厂的主要负责人张厂长,全面了解工厂的运行机制以及月光糕目前的发展现状,从而为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策划方案提供依据。队员们仔细记录制作工序并运用操作器亲手制作月光糕,在亲手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客家手艺人坚守技艺的那份执着与坚守。而在客家人的生活传统里,月光糕可不只是一种美食,它更像是一位无声的使者,传递着客家人“团圆和睦”的质朴愿望,让这份温情在岁月中代代延续。

(图为采访现场)

云端破圈:当月光糕遇上直播间的“流量密码”

为了让非遗美食搭上现代科技的“快车,让月光糕走向各地,服务队经过审慎研讨与规划,决定搭建“非遗+电商”的直播平台。队员们化身“策划师”“布景师”“主播”,调试灯光、测试网络、排练互动话术……用心打造一个兼具传统特色与客家文化韵味的月光糕直播场景,利用现代信息带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引领屏幕前的观众走进客家文化世界,更好读懂客家文化。

(图为电商助农组与月光糕传承人合照)

青春答卷:让千年非遗在数字时代“活”起来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会梦起航客家非遗服务队不仅深入探究了月光糕所承载的客家文化内涵,更用青年智慧、专业知识、现代科技为传统手艺注入新活力,为潭下镇擦亮了非遗美食名片。正如带队老师张桂明所说:“传承非遗文化,既要守住文化匠心,也要学会借力。月光糕通过屏幕走进千家万户,客家文化的根脉,也就扎得更稳了。”

(图为服务队大合照)

通讯员:黄语意 林依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