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黄婧妍 陈静霞)为响应“人工智能+”专项社会实践号召,提升社区青少年数智素养,7月14日上午,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智启蒲公英”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走进福建省厦门市盛光社区,正式开启为期5天的“科技少年营:探索数智世界的奥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开营仪式上,实践队队员详细介绍了本次“解码数智世界”主题系列活动,活动将围绕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四大专题展开。实践队旨在打造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社区科普教育模式,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点燃社区青少年对数智科技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图为实践队举行开营仪式
集美大学“智启蒲公英”实践队谢培霖 摄
妙喻智解计算机 童心组队识科技
实践首日聚焦“计算机知识启蒙”专题。在“部件解谜”环节,实践队张佳鑫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带领小朋友们走进计算机的奇妙世界。将电脑比作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键盘和鼠标化身“小秘书”,负责传递信息;显示器成为“故事放映员”,展示运算结果;而主机则被比喻为“大脑办公室”,其中CPU是“小脑袋总经理”负责思考,内存如同“闪电便签本”暂存信息,硬盘则像“仓库管理员”长期保存数据。这一趣味讲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直观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图为实践队队员张佳鑫进行科普介绍
集美大学“智启蒲公英”实践队谢培霖 摄
随后,小朋友们通过“找朋友,组战队”的互动游戏,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各部件的认识。他们手持不同颜色的部件卡片,相互配对,最终成功组建出一台完整的“电脑战队”。活动有效融合知识传递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现场气氛活跃。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带领小朋友们进行“找朋友,组战队”互动游戏
集美大学“智启蒲公英”实践队谢培霖 摄
穿越时空探科技 趣味问答识变迁
"科技史上的智慧交锋"环节,实践队员精心制作的动画短片带领小朋友们穿梭时空,从第一代大块头魔法箱子(1940-1956)电子管计算机到第四代口袋里的智能精灵(1971-现在),直观展现计算机的历史跃迁。在“猜猜这是什么设备”互动中,8英寸软盘、穿孔卡片等历史设备照片引发孩子们热烈抢答,成功点燃其对计算机发展史的兴趣。
图为小朋友们正在认真观看计算机发展史动画短片
集美大学“智启蒲公英”实践队谢培霖 摄
知识闯关显身手 畅想未来展创意
接下来,“计算机知识大闯关”活动检验并巩固了小朋友们的学习成果。在"部件配对挑战"中,小朋友们需精准匹配计算机部件与功能卡。"内存是临时记事本!""硬盘是永久仓库!"小朋友们快速而准确地完成配对,展现出扎实的学习成果。
"填空挑战赛"则考验小朋友们对计算机发展关键节点的掌握。"ENIAC""1946"等专业词汇被小朋友们轻松攻克。最精彩的当属"未来计算机"头脑风暴环节,"未来的电脑会自动计算""未来的计算机可以实现四折叠!"天马行空的创意不断涌现,展现了小朋友们丰富的想象力。
图为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分享自己的"未来计算机"
集美大学“智启蒲公英”实践队谢培霖 摄
科技少年营首日活动在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科技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激发小朋友们探索未知的勇气和热情。集美大学“智启蒲公英”实践队将继续依托专业优势,在盛光社区开展编程实践、机器人体验等系列活动,持续点亮青少年的求知梦想,深化“人工智能+”专项实践成效,用科技之光点亮小朋友们的求知梦想。
图为实践队全体队员在开营仪式上合影
集美大学“智启蒲公英”实践队谢培霖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婧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