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暑期三下乡(四)丨以手传艺,以心铸笔

发布时间:2025-07-07 13: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建业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毛笔制作技艺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千年匠心。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微光汇聚,星火筑乡”实践队走进徐华荣毛笔制作坊,亲身体验毛笔制作工艺,在千年笔都的匠心传承中感悟文化使命,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队员踏入坊内,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毛笔,柜台上摆放着制作毛笔的工具,处处彰显着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韵味。案上色泽深浅、长短参差的毛料各异:羊毛温软、兔毛柔韧、狼毫刚健等各具禀赋。通过工坊工作人员介绍,一支毛笔,自毛料至成品,需历经一百二十八道繁复工序。其中,梳毛、齐毛、挑毛,尤为关键,它们不仅是技艺的薪火相传,更是千年匠心的凝萃。

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开始亲身体验毛笔制作的部分工序。首先是“水盆”工序,这是毛笔制作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对毛进行分类、整理和梳齐。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工具,按照专业师傅教的方法,将羊毛和兔毛等不同的毛梳齐。专业师傅一边示范,一边阐释其中奥妙。学子们反复揣摩,渐得其法。眼见杂芜毛料在指间归于齐整,仿佛窥见笔魂初醒的微光,亦深切体悟到制笔人对毫末之处的极致苛求。

专业师傅将梳顺的毛料紧握于掌,以尺规严谨度量。动作行云流水,切面齐整如砥,毫厘不差。专业师傅说:“毫厘之差,千里之别。” 队员们不断实践中领悟,齐毛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涵养一种精益求精的品格——此乃非遗传承之精髓。

接着是“择笔”工序,这是决定毛笔质量的重要一步。需要用镊子将笔头中的杂毛、无锋之毛剔除,使笔锋尖锐、整齐。队员们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笔头,生怕错过一根杂毛。在专业师傅眼中,看似无异的毛毫,其曲直、色泽、锋颖,皆有微妙之别。

在徐华荣毛笔制作坊的沉浸体验中,透过梳毛之序、齐毛之规、挑毛之精,“微光汇聚,星火筑乡”实践队的学子们,不仅触摸到毛笔制作技艺的脉搏,更深切感受到非遗文化深邃的魅力与传承之艰辛。接下来实践队员们将继续行走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传统技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建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