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8.0级地震撕裂了汶川的土地,山河震颤,举国同悲。
为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的伤痕中,寻找前行的力量。2025年6月28日上午9时,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青衿逐梦,和韵中华”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怀着沉重而肃穆的心情,抵达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缓缓走进这片凝固的历史现场。
断壁残垣间,时间仿佛停留在2008年的那个午后。“这栋楼原本有五层,地震时瞬间坍塌成两层高”讲解员指向一栋扭曲的建筑,每一处遗址都在诉说着地震的残酷。队员们沿着遗址步道静静前行,心情无比沉重。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小学废墟处,挂满了色彩鲜艳的儿童玩具,17年来,一位母亲每年都会来到学校遗址,用信件诉说她对孩子的思念。
在5·12遗址纪念碑前,实践队队员们手捧白菊,向遇难同胞献花并默哀。低垂的头颅、无声的泪水,是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也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6月28日下午14时,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5·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纪念馆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作为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核心项目,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哀思,更成为传承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载体。场馆内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复原场景和视频等多种数字化形式,让队员们感受到了这场地震的毁灭性与灾难性,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全过程,从全国人民的紧急驰援,到各地对口援建的无私奉献,再到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重建精神。每一个故事、每一组数据都彰显着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强大凝聚力和爱国情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随后,实践队来到留言册前,纷纷提笔写下自己的感悟与祝福。“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一句句真挚的话语,饱含着对逝者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期许。
此次探访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及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活动,不仅缅怀了抗震救灾的无数英雄先辈,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更激发了实践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在这片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同时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队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侯珺杰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