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减重干预,推动健康管理——南京医科大学“体·膳·卫”实践团调研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医学体重管理门诊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6 21: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闫心雷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了解体重管理服务现状,探索慢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的新路径,南京医科大学“体·膳·卫”实践团于2025年7月2日至3日,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开展专题调研,围绕服务流程、干预成效、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访谈,采访对象涵盖多位患者、医护人员及1位行政管理人员。

▲图为南京医科大学“体·膳·卫”实践团部分成员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前的合照

患者声音:服务满意,干预有效,但“坚持”仍是难点

多数受访患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线下就医过程了解到该门诊,其中两人为初次就诊,其余患者正接受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干预措施,并反馈初步效果显著。尽管门诊治疗费用需自费,但对患者经济生活影响较小。

然而,受访者普遍反映在坚持运动和控制饮食方面存在困难,尤其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下,依从性容易受到干扰。患者普遍对门诊服务态度与流程表示满意,同时建议延长门诊开放时间,以便更多人群就诊。多数受访者表示愿意向亲友推荐该门诊服务。

▲图为实践团的同学在采访一位医学体重管理门诊患者

医护观点:个体化干预初见成效,患者院外行为需强化监督

据医护人员介绍,主动前来就诊的患者依从性普遍较好,主要障碍在于时间紧张、饮食不规律以及心理压力等。门诊目前人力配置合理,医护均参与个体化干预方案制定,跨学科协作顺畅,尤其是与营养科、内分泌科配合密切。

为进一步提升干预效果,医护人员建议加强对患者院外行为的干预指导,提升家庭支持参与度,推动全方位、持续性的减重管理。

管理者观察: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呼吁医保支持与政策引导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表示,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旨在从源头控制超重与肥胖所致的慢性疾病,推动“治未病”理念落地。当前门诊运行基本稳定,已建立初步的多学科协作制度,考核机制仍在探索阶段。

医保覆盖方面,目前多数药物治疗仍需患者自费,仅部分营养处方纳入医保范围。管理者呼吁将肥胖正式纳入疾病管理体系,提升医保支持水平,从而促进体重管理服务的可及性与规范性。

医院计划进一步扩展体重管理门诊服务,已引入中医、营养、内分泌等多学科力量,未来还将邀请妇科、运动医学、消化科等专业医生参与,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干预方案。

▲图为实践团的一名同学在采访医学体重管理门诊的行政管理人员

结语

本次调研不仅展现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在体重管理领域的积极探索,也折射出当前减重门诊服务在现实运行中的成效与瓶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闫心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