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余村:解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5-08-24 16: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洁   阅读 4.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 周洁)2025 年 8 月 24 日,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走进安吉县余村,开启了一场色发展专题调研。队员通过实地走访、村民访谈、数据核查等方式,深入探寻余村从 “矿山经济” 到 “生态经济” 的转型之路,解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为全国乡村绿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 “余村经验”。

▲图为安吉余村

清晨的余村,群山环抱间云雾缭绕,穿村而过的余村溪清澈见底,溪边步道上游客悠闲漫步,家家户户的庭院里绿植葱郁 —— 这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很难让人想象二十年前这里 “机器轰鸣、粉尘漫天” 的景象。“2005 年之前,村里有矿山、水泥厂,虽然村民收入高了,但山秃了、水浑了,连窗户都不敢开。” 余村村委会副主任胡斌带着调研团队来到村口的 “矿山遗址公园”,指着眼前覆满绿植的山体介绍道。​

在公园内的 “两山” 理念展示馆,一组对比照片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余村的变迁:2004 年,矿山开采留下的裸露山体与灰蒙蒙的天空形成压抑画面;2025 年,同一片区域已是青山叠翠、溪水潺潺,农家乐与民宿鳞次栉比。“2005 年 8 月 15 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余村首次提出,我们果断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开始探索生态发展新路径。” 胡斌拿出一份《余村生态保护规划》,上面详细记录着村庄的转型历程:从 2006 年整治污染企业,到 2010 年发展生态农业,再到近年来打造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集群,余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从 2005 年的 75% 提升至如今的 96%,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万元增长到 4.8 万元。​

调研队员在走访中发现,余村的生态转型并非 “一刀切” 的关停,而是 “分步走” 的科学规划。在村西的生态修复区,队员们看到工人正忙着补种乡土树种,旁边的监测设备实时显示着空气质量与土壤湿度。“我们采用‘自然修复 + 人工辅助’的方式,用十年时间让废弃矿山重新披上绿装,现在这里成了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 余村生态管护队队长章健说,村里还建立了 “生态积分” 制度,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工作可兑换生活用品,形成了 “人人护生态” 的良好氛围。

“余村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余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说,余村的转型不是偶然,而是坚持生态优先、久久为功的结果。“从‘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余村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撰文 | 周洁

图片 | 周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