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药学院“三下乡”:反诈知识进乡村,守护村民“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5-07-06 21: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姜梦遥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通讯员 王芝、姜梦遥、彭洪进、杨金鑫) “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7月5日,吉首大学药学院暑期“三下乡”“药好青春”社会实践团支教科普队(以下简称为支教科普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润雅乡润雅村开展“反诈知识进乡村,守护村民‘钱袋子’”反诈科普活动。活动通过鲜活案例剖析、情景互动教学等方式,提升村民识诈防骗能力,为乡村安全防线注入青春力量。

案例析,揭秘诈骗常见套路

面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等易受骗群体,支教科普队精心准备,队员们结合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高发的诈骗手法,特别是利用AI变声、换脸等新技术实施的“升级版”骗局。宣讲聚焦“熟人诈骗”与“网络诈骗”两大核心类型,逐一揭露了“冒充亲友紧急借款”、“虚假中奖信息”、“刷单返利陷阱”、“保健品保险诱导消费”等常见诈骗套路。队员们从“熟人诈骗”和“网络诈骗”两大类型切入,揭露了冒充亲友借款、虚假中奖、刷单返利、诱导购买保健品和保险等典型骗局,一针见血地总结出“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的防骗原则。

▲图为 宣讲现场

互动教学,传授防骗实用技巧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支教科普队创新采用情景模拟、你问我答等互动形式,让村民在参与中掌握实用防诈技能。队员们现场演示“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下载、注册及核心功能使用方法(如诈骗预警、快速举报),引导村民用好科技“防护盾”;提醒村民面对“亲友”线上借钱等紧急求助,务必通过视频通话或当面核实身份,切勿轻易转账;反复提醒村民勿点击陌生链接,勿泄露验证码,警惕“高收益”理财陷阱;明确告知村民一旦疑似受骗,应立即保存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并第一时间报警。

“以前总觉得骗子离我们农村人远,哪晓得现在花样这么多,连微信红包都能作假骗人!”听完宣讲,村民刘大姐心有余悸又满怀感激,“这样的活动真是及时雨,以后可得捂紧‘钱袋子’,这样的活动要多办啊!”

此次活动是吉首大学学子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反诈”行动号召、服务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面对面的宣讲、心贴心的交流,支教科普队不仅为润雅乡村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反诈“防火墙”,更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未来,支教科普队将持续聚焦乡村安全需求,不断探索更接地气、更富成效的宣传形式,将反诈防骗、安全用药等实用知识源源不断地送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专业所学和青春智慧,为守护乡村安宁、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坚实力量。

▲图为 支教科普队与村民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姜梦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