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为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持续推动教育资源下沉基层,7月5日上午,怀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数字萤火虫实践团在麻阳椒林村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时间管理主题课堂。本次课堂以“强化时间观念、提升自我效能”为目标,通过系统化、趣味化的教学环节与实践性活动,帮助村内23名儿童理解时间的价值,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为其成长赋能。
以行动感知时间:“人体时钟”传递掌控意识
课堂伊始,主讲老师以“时间的形状”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认识时分针的运行规律。在“人体时钟”环节,老师随机报出时间点,邀请孩子们轮流上台,用左右手臂分别模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过程中,孩子们从最初的生疏犹豫,到逐渐掌握“短针指时、长针指分” 的规律,最终能准确摆出对应角度。这一环节通过具象化的肢体实践,让孩子们直观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可被感知、更可被掌控”,为后续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孩子们做示范(廖精强 摄)
以实践理解分配:“24格纸条”解析时间构成
为帮助孩子们清晰认知一天时间的分配逻辑,课堂进入“24 格时间分配”环节。实践团为每位儿童发放印有24个方格的纸条,代表一天24小时。在实践团成员们的引导下,孩子们逐一梳理“睡眠、学习、用餐、娱乐”等日常活动的时长,按比例撕掉对应数量的格子。当操作完成后,剩余格子的数量直观呈现出“自由时间”的占比,不少孩子在对比中发现,看似漫长的一天中,可自主支配的时间实则有限。这一过程让孩子们切实理解了时间的稀缺性,也为思考“如何高效利用自由时间”提供了现实依据。
图为孩子在撕24格纸(廖精强 摄)
以方法提升效能:“四象限法则”传授管理技巧
针对“如何科学规划时间”的核心问题,主讲老师引入“四象限法则”教学。通过在黑板绘制坐标图,将日常事务划分为“紧急重要”“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个象限,并结合乡村儿童的生活场景举例说明:“当天的作业属于紧急重要事务,需优先完成;暑期阅读计划属于重要不紧急事务,应提前规划;临时的玩伴邀约属于紧急不重要事务,可合理沟通延后;无意义的发呆属于不紧急不重要事务,需减少投入。”通过清晰的分类与具体案例,孩子们逐步掌握了 “按优先级处理事务” 的方法,提升了时间管理的实操能力。
图为孩子们绘制四象限坐标图(廖精强 摄)
以规划明确方向:“彩虹饼图”助力暑期安排
课堂最后,实践团组织孩子们绘制“暑期时间规划彩虹饼图”。孩子们用不同板块标注“学习、劳动、运动、娱乐”等事项在暑期每日时间中的占比,并在饼图旁写下具体的暑期计划。孩子们的规划既贴合生活实际,又体现了对自我成长的思考。这些饼图被集中展示在课堂上,成为孩子们践行时间管理的可视化承诺。
图为孩子分享自己的暑期计划(廖精强 摄)
此次时间管理课堂的开展,既是数字萤火虫实践团深化“三下乡” 教育帮扶的重要举措,也是用实际行动响应“乡村振兴需要青年担当” 的生动诠释。通过将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实践活动,不仅帮助乡村儿童掌握了时间管理的“方法论”,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珍惜时光、自主规划”的种子。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精准服务乡村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贴合乡村儿童成长的特色课程,让教育的温暖与智慧浸润乡土,为乡村振兴培养“有规划、能自主”的新一代力量,让青春之花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娇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