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学子对话非遗传承人:探寻女书文化传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24 16: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钰晗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黄钰晗 肖婷)

近日,湖南工商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语脉寻菱团走进江永县勾蓝瑶寨女书意象空间,开展为期7天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传承人深度访谈与书法实践,深入了解女书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当代传承现状,慢慢揭开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书的神秘面纱,在千年文字的流转中感受女性突破封建桎梏、追求平等的精神力量,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在勾蓝瑶寨女书意象空间,团队成员采访了江永女书传承人何跃娟老师。何跃娟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由女性创造并使用的文字,诞生于明清时期的江永地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当地女性无法接受正规教育,便创造出这种独特的文字,用于书信往来、歌谣传唱和刺绣纹样。“女书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女性在封建礼教束缚下争取精神自由的象征。”何跃娟老师说。女书字形修长纤细,笔画如柳叶般柔美,却蕴含着坚韧的力量。何老师展示了一幅女书作品,解释道:“过去,江永女性常将女书写在扇面、手帕或‘三朝书’(婚嫁贺礼)上,以此传递情感、记录生活。”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女书传承人何跃娟老师

谈及女书的保护现状,何跃娟老师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女书曾一度濒临失传。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女书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现在,我们通过开设培训班、举办展览、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女书。”她特别提到,年轻一代的参与对女书传承至关重要,“只有让年轻人真正喜欢并学习女书,这门古老文字才能焕发新生。”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女书书写

采访结束后,何跃娟老师现场教授团队成员女书书法,成员们从一笔一画中感受女书文化。从“点、竖、斜、弧”的基本笔画到“女书”词语的独特运笔,团队成员在宣纸上临摹出第一个女书字符。“女书是表音文字,同音字往往写法相同,比如“湖’‘胡’‘福’等字写法相同,这种‘以音统形’的智慧,体现了女性对语言简洁性的追求。”何老师边示范边解释。团队成员在尝试书写后感叹:“女书的笔画看似柔美,但书写时需要力度控制,刚柔并济,就像它所代表的女性精神一样。”

▲图为女书文创展示

随后,何跃娟老师接过笔墨,凝神聚力间,将“湖南工商大学”六个字化作了一串串灵动的女书字符。她笔下的笔画如丝带翩跹,似流水蜿蜒,既保留了女书特有的倾斜菱形风骨,又在婉转曲线中透着一股刚劲力道,柔中带刚的气韵跃然纸上。当这幅融合了校名与女书特色的作品完整呈现时,在场成员们纷纷驻足围观,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大家惊叹于古老文字在现代语境下的巧妙新生——那些曾书写在布帕、纸片上的闺阁符号,如今与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名相遇,不仅让“湖南工商大学”的字样有了别样的文化韵味,更让千年女书在校园场景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图为女书版“湖南工商大学”

从封建闺阁中的秘密通信,到如今走进校园、走向世界的文化符号,女书穿越千年时光,始终承载着人类对情感表达与平等交流的追求。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让队员们深刻明白:文化的生命力从不是对传统形式的刻板固守,而是源于一代代传承者的接续守护。正如那些年迈的非遗传承人,用毕生精力守护着女书的火种;而年轻一代则以创新姿态为其注入活力。


撰文 | 黄钰晗 肖婷

图片 | 杨丽娜

审核 | 蔡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钰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