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阜阳理工学院“皖美祠山振兴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10名师生走进广德市白桥村,先后参观高标准农田与王氏制扇、唐氏编竹等非遗传承项目,通过实地实践深化主题教育。
图为实地参观的农田的场景
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参观了白桥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据了解,该项目于2023年启动,由政府投资建设、种田大户承包运营,仅用6个月即完成土地平整、灌溉水渠铺设及田间道路硬化等。昔日零散分割的田块已蜕变为规整的方田,纵横交错的灌溉系统与宽阔平坦的机耕道,让科技赋能农业的成效直观可见——现代化耕作模式大幅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率,也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乡村产业振兴的活力。
图为参观王氏工坊的场景
图为走访唐氏工坊的场景
随后,团队走访了王氏制扇与唐氏竹编工坊。在非遗传承人的操作现场,同学们目睹了从选料、加工到成型的完整工艺;传承人专注的神情、额角的汗珠与最终呈现的精美扇面、细腻竹编形成鲜明对比,其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深深触动了在场师生。这一过程打破了大家对传统手工艺的固有认知,也让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愈发清晰。
“实地参观让我对现代农业与非遗文化有了立体认知,更想带动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团队成员表示,将把实践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奋斗动力。据悉,该团队后续将持续开展调研与实践活动,以青年力量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供稿:解鹤鸣 李钰 指导老师:张紫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解鹤鸣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