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日讯(通讯员 陶佳敏 朱红纬 宋雨璐)2025年7月1日,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学子们走进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从抗震纪念碑前对生命的敬畏,到羌绣工坊里的文化传承,用专业与热情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丰碑无言,青春有声:铭记历史,守护生命至上
7月1日下午,实践团的第一站在北川的静思园,“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在北川抗震英雄纪念碑前,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在同学们的心中激荡。站在纪念碑下,凝望着镌刻着过往的碑文与浮雕,大家仿佛回到了2008年那个举国同心、抗震救灾的时刻。护理专业的学生们更是感同身受,队员刘家才表示“在灾难面前,每一个生命都弥足珍贵,而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守护生命的希望。”图为实践团在北川抗震英雄纪念碑
指尖生花,文化传承:以专业力量,激活非遗新生命
随后,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体验羌绣的制作过程,并与羌绣传承人陈云珍女士进行了交流。谈及羌绣在“5·12”地震后的发展,陈云珍表示:“地震摧毁了家园,却震不垮我们对羌绣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有了重新站起来的信心和勇气” 。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面临着传承困境。如何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同学们思考的问题。在体验过程中,有学生以“5·12”为主题,用羌绣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对重生的期盼,展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同学们还积极与陈云珍老师交流,探讨羌绣的创新发展之路,并提出将羌绣经典纹样进行IP化设计的设想,得到了陈云珍老师的肯定。
图为护理学院师生与陈云珍老师交流
青春力量,文化自信:用实际行动,书写时代答卷
从北川抗震英雄纪念碑前对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到在羌绣工坊里用指尖重塑传统文化,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学子们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实践团队员不仅从历史的沉痛中汲取了守护生命的职业信念,更在与陈云珍老师的交流和对羌绣的体验中,找到了文化传承的独特路径。
此次“三下乡”之旅,不仅是一次实践锻炼,也是一次精神洗礼。同学们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图为实践队在羌绣体验馆合影
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学子们用青春的“针”能量,守护着生命,传承着文化,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希望。相信在青年们的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陶佳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