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网讯(通讯员 何欣宇)2023年7月1日至7月5日,为响应“三下乡”的号召,我加入了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微光致远·筑梦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以下简称计科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并在指导老师付宇的带领下前往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凤安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每一个大学生必然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知识,可以打开视野,增长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深入土家族乡,亲身感受到了乡村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现状,这使我受益匪浅,也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7月1日,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恒合土家族乡凤安社区。即刻我们便开始了于实践基地开展的座谈会,座谈会中,我们实践团跟恒合乡的各位书记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探讨内容主要是对接各活动的行程安排和了解当地的农业、电商发展等关乎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此次座谈会使得我们可以与当地的书记和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刻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这也是我首次深入基层,跟勤勉务实的基层干部们进行交谈,聆听他们的想法,这增加了我人生的阅历,开拓了视野,同时通过直接接触和交流,也提高了我对乡村问题的认知和理解。7月2日,我们实践团发放了防诈骗、防溺水等方面的宣传资料,开展了社区街道绿化带清洁,访谈了老党员也走进了田地的种植基地。通过了与当地居民的沟通,我发现居民们对防诈骗防溺水相关知识的储备并不完善,有很多居民对我们所宣传的知识表示比较陌生,同时也对我们将要开展的相关讲座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些现象使我了解了当地居民目前的知识需求,意识到乡村发展中对居民人身安全知识的普及并未非常完善,我们的宣传实践工作方向是正确的,作为青年大学生,我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有责任与义务来宣传相关安全知识,以此来促进乡村的发展,通过在社区较为简单的清洁我们也在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条件。通过走进农田种植大棚,我亲眼观察到了农业科技成果,见到了一些平时不常见的新型蔬果如悬空生长的金芒。大棚负责人向我们讲解了种植的原理及平时打理的细节问题,在此我学到了很多基础农业知识,也感受到了农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成就,进一步认识到了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深刻了解到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从高校毕业走向社会,也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所学为信息化相关的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7月3号,我跟随实践团进行了社区标识的检查和入户的电子设备维修,对于破损变形的标识,我们进行了拍照记录并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进行上报,通过关注标识问题我有了清楚的认知,公众场所的标识语承担着“门面”的作用,是一个城市或乡镇透明的形象,保证其准确性尤为重要,这也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入户的设备清理维修正好涉及到我们的专业所学,对于乡镇来说,计算机方面的问题居民们大部分都会感到不解,而我们的举措不仅满足了居民们的需求,又锻炼了我们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知识讲座的开展,居民了解了防溺水诈骗等生活中重要的防范知识,许多居民老一辈人向我们团队成员表示赞扬,我感到十分高兴能为当地居民办实事,真正帮助到了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身。
7月5号,我们前往了烈士陵园,集中悼念了几位英雄烈士,并为他们送上了鲜花。整个过程严肃而庄重,我深知没有党员英雄烈士们的生命的付出,也就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安稳平静的生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正是拼搏奋斗的年纪,我们也应该不懈努力,为祖国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为后人的美好生活做好铺垫。在这五天内,我们也从老党员那里听取了很多当时革命背景下的故事,深深感受到了当时生活的艰苦以及中国共产党员们不怕吃苦、执着奋斗的红色精神。听取了他们的故事和经验,了解了他们的奉献精神,我深受鼓舞与感动。党员老爷爷不断地感慨着如今日常生活之便利,新中国的发展之迅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学校要遵守校纪,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将来为国家高新产业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为社会奉献,为我们这一代的后人建设更加浓密的“树荫”。在恒合乡同时我们也进行了探寻特色民俗文化的实践活动,感受到了恒合乡热忱的人文情怀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通过游览三峡古枫香园、饮鹿湖等景点,品尝了金芒等特色食物,我对于恒合土家族乡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喜爱,但如今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现代城市正逐步取代古老乡镇,民族文化不再成为主流。为留住民族记忆,尽揽民俗风情,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学习与实践,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亲身体验和与居民间的交流,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其面临的部分难题,我相信,在学校的支持与引导下,我将继续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行走在环饮鹿湖步行道上。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陈虹好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宋安贵同志进行交流。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杨昌玉 摄
图为慰问活动后实践团成员与向杰同志的合影。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向婧焓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欣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