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助力“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星火相传,法治永随”实践团于2025年7月至8月,深入浙江、河北等地开展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深度调研发现当地群众对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养老诈骗防范、青少年权益保护等法治服务需求迫切。实践团充分发挥多学科融合优势,通过普法宣讲、法治文创传播、矛盾调解等实践,惠及群众数百人次,用实际行动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挖红色根脉,夯实法治信仰
实践团依托扎实的红色法治研究基础,将寻访红色法治足迹与赋能基层服务紧密结合。在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成员们重点研读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为民”等核心理念的实践案例,将梁柏台“分区处置”的理念融入青少年普法教案;在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团队结合馆藏史料,深入分析革命战争时期的法治探索与群众工作方法。正是这些一手史料和鲜活案例,为后续面向不同群体定制普法内容提供了深厚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
精准服务社区,法治精神润心田
实践团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普法就讲什么”,将调研发现的共性需求转化为精准服务。在绍兴柯桥街道溇梅社区,成员生动诠释受害者如何维权、旁观者如何干预、学校及监护人责任等关键点,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反霸凌。同时,针对调研中反映突出的老年人易受保健品诈骗、养老政策不了解等问题,团队成员深入老年活动中心讲解,社区王奶奶感慨道:“这帮大学生娃讲得清楚,我现在接到可疑电话就想起他们教的‘不听不信不转账’”。
情系“候鸟”成长,法治护航助飞翔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实践团的重点工作。7月,团队积极参与诸暨市“候鸟计划”,为暑期留守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义教课。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将枯燥的法条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互动游戏。他们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深入浅出地讲解校园霸凌的危害及应对方法,引导孩子们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课上,孩子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公平正义”的理解。
冀浙联动普法,青春足迹遍四方
为扩大实践影响,团队分组行动,足迹延伸至省外,实现跨省域经验互鉴。实践团成员还远赴河北石家庄历史博物馆等地,开展普法调研与宣讲。他们结合河北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讲述法治在不同地域的演进故事,并与当地社区工作者交流普法经验。跨区域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队员的适应能力和协作精神,更促进了不同地域间法治宣传经验的交流互鉴。
薪火相传续华章,法治中国青年行
这个暑假里“星火相传,法治永随”实践团的足迹遍布社区、红色场馆、乡村课堂,累计开展实地调研、普法宣讲、青少年法治教育等活动三十余次,直接服务群众数百人次。他们以青年视角诠释法治精神,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所需,将“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法治宣讲送到寻常百姓家。
团队成员在服务中深化了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解,法学专业的同学感慨道:“在梁柏台纪念馆抄录‘实事求是’的审判原则,在溇梅社区用它调解家庭纠纷,这种知行合一的震撼是课堂无法给予的。”此次社会实践,从梁柏台“司法为民”的初心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实际行动继续做法治星火的传递者,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通讯员:胡家语 黄睿 余张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俊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